近日有業內人士表示,創新藥開發的格局不會改變,中國影響將逐步提高。據了解,今年以來,國產創新藥發展迅猛,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一個新藥獲批上市。隨著國家政策對創新藥的不斷鼓勵,我國創新藥將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為滿足廣大群眾迫切用藥需求,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和加速國內外抗癌藥、創新藥上市。在高價原研藥與低價仿制藥的兩難之間,國產創新藥被視為是解決問題的較佳方案。
有業內人士說,創新是驅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永動機”,醫藥企業更應該把大量的精力及資源投放在創新研發上,創新性的內生式增長才穩健可靠。為推動創新藥的發展,如今我國很多企業開始為之奮斗。
如某企業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投入數十億元資金用于研發,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累計獲得1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7項“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1項國家科技援外項目支持。已申請專利3293項,獲得專利授權2349項,在腫瘤、感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相繼啟動了400余項重大藥物的研制,創新專利實現了對發達國家授權零的突破。
一直以來,創新藥是醫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近十年來,布局創新藥的企業越來越多,創新藥研發呈現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有投資者表示,從中長期而言,創新藥非常有可能成為未來幾年醫藥投資的大“風口”。
而我國創新藥政策的頻出也給創新發展帶來了利好:一方面在研發這塊如臨床審批與國際接軌、為創新藥審批開辟綠色通道等政策等提高企業的創新動力。另一方面,醫保目錄調整窗口開啟,很多國產創新藥成為地方醫保的支付品種,患者支付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銷售的放量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新藥的研發。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盡管國產創新藥發展迅猛,但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新藥研發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創新藥物還是在國外發現的作用機制、作用靶點基礎上研發出來的。
據了解,創新藥研發難度巨大,如新藥研究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等問題便讓不少藥企望而卻步。業內人士透露,一款新藥從開始研發到獲批上市,必須要經過體外,臨床前動物,臨床Ⅰ、Ⅱ、Ⅲ期等一系列研究,10到15年是很正常的時間,花費至少要10億美元。另外,臨床研究資源短缺,也是制約我國藥品創新發展的重要原因。
從目前來看,我國在創新藥研發方面還面臨著諸多難題,但是有專家指出,從長遠來看,創新藥物的研發能力仍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做好創新藥,不僅需要企業,需要科學家,而且良好的政策環境至關重要。而近年來,我國在藥審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新藥研發進入新時期,創新藥正在崛起,相信未來幾年,國內創新藥格局將會有較大改觀。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