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利用作出頂層謀劃和設計,明確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在今天這個信息化、智能化交替的結點上,數字的驅動力正轉向行業,應用的橫向擴張、創新的用戶體驗、產業行業自身的數字化進程正加速推進。電力行業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讓人工智能為自己賦能,分享數字驅動智能化帶來的紅利,爭做產業互聯網的“頭雁”?
當前,終端高比例電氣化為特征的能源消費革命、高比例可再生電力為特征的電力系統革命正在推進,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電網,到智慧電廠、能源互聯網……電力是最具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發展活力的領域。然而,新能源高比例介入、新型交互式用能設備廣泛應用,增加了電力運行的不確定性,對電力系統調度、交易方式、能量管理、安全運行帶來巨大挑戰,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添薪續力。
擁抱AI,電力應聚焦人工智能可創造價值的重點領域,甄別出正確的問題,建立連接,產生數據,進而從終端、網絡、云端入手,構建數據驅動的智能系統,提升電力全網狀態感知能力,實現泛在的電、智能的電。
推動“AI+ 電力”發展,首先要做到理念與人工智能相融合。
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滲透影響下,傳統電源、電網、用戶單向模式及各市場主體以我為主的理念正發生質的變化。擁抱AI,務必要樹立用戶將成為未來能源電力市場核心資源的理念,加快“去中心化”,秉持分時共享協同、上中下游協同理念,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生態。
推動“AI+ 電力”發展,應以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
AI加持,促進電力生產和消費實時互動匹配,構建大電網安全綜合防御體系,核心技術是基礎。加快推進以智能化為核心的電力系統新技術發展,要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加強智能感知技術、靈活柔性配電技術、儲能技術、微網技術等,增強原創能力,構建多元配置、多點匯聚、多向傳輸的新型智能化新一代電力系統。
數據采集、知識提取、決策支撐,“AI+ 電力” 應用前景廣闊。
大數據是 AI 技術應用的根本,電力行業可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市場應用規模優勢,挖掘AI基于深度學習在識別、決策、生成方面的核心應用。例如,在電源側,發揮AI在預測方面的優勢,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研究;在負荷側,基于負荷歷史數據和氣象數據,通過AI 技術解決單個家庭用戶負荷隨機性大帶來的難題。
“AI+ 電力”將催生以用戶為中心的電力運營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
伴隨著大量智能設備的接入,電力需求側的調節性能不斷提升,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可以通過價格信號識別機會,快速響應,削峰填谷,以一種互動的方式消納新能源,進而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效率。此間,構建適應“AI+ 電力”發展的市場機制不可或缺,市場提供足夠好的時間信號、位置信號,引導整個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讓所有相關方釋放更大的靈活性,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憧憬未來,大云物移、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電力系統全環節具備智能感知能力、實時監測能力、智能決策能力,發電和用戶的雙向選擇權得以開發……AI加持,我們開始了一段旅程,終端仍在遠方,未來電力系統將具備更多的可能性,也將更好地溫潤人們的生活。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