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作為一個全球化企業,進入中國已有三十年有余,見證了中國樓宇及配電市場的變化。而在這三十余年里,施耐德電氣也從中低壓配電及工業自動化領域出發,成功發展成為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樓宇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李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如今,數字化正在為中國的樓宇市場發展開啟一個新的篇章,那么,數字化也是施耐德電氣今后五年、十年要積極部署的領域。”
據了解,今年11月5日-10日,施耐德電氣將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以“賦能新城市,共享新時代”為主題,向中國和世界分享數字化創新成果。北極星電力網在進博會即將召開之際向李瑞先生了解了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三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共同探討了施耐德電氣以數字化創新賦能樓宇市場的發展戰略。
從“銷售”到“本地研發”的歷史之路
1978年,中國堅定并落實改革開放政策。1987年,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并完成了入華后的首個創新。李瑞介紹道:“那時,施耐德電氣在天津成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員工不足百人,引進的產品是微型斷路器。” 隨著微型斷路器的引進,中國保險絲的時代也隨之結束。
李瑞介紹到,“當時,我們更多的是扮演著一個銷售機構的角色,將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原裝進口到中國,沒有生產,更談不上研發。”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后中國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單純的引進銷售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施耐德電氣也以此開始了從“銷售”到“生產”再到“研發”的發展歷程。據了解,如今,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已擁有將近一萬四千多名員工,20多家工廠,以及位于上海、西安、深圳的三個研發中心,并提出“在中國,為中國(China for China)”的本土化戰略。
所謂“在中國,為中國”,指的是施耐德電氣堅持在中國實施從研發、人才到合作伙伴體系更為全面和鮮明的本土化策略與模式。
施耐德電氣“中國原創”由本地團隊自主決策,引領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并根據中國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的產品及解決方案。這樣既可加快產品上市時間,也更精準地打開了市場。有些在中國獲得成功的產品,還被推廣至全球,實現了向“在中國,為全球”的跨越。
李瑞表示:“施耐德電氣能夠走到‘本地研發’的階段離不開中國政府始終秉承的開放、包容政策,也離不開施耐德電氣在技術、產品、業務模式等多方面的持續創新。”
數字化轉型領導者的發展之路
全球性的電力變革比中國來得更早一些。施耐德電氣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開始探索智能化、數字化的創新之路。
全球電力需求在不斷增長,能源緊缺、能源轉型等問題也更加嚴峻。據統計,到2040年,電能的需求相比能源需求的增長要高2倍,而83%的新增電能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對配電行業來說,整個電力行業的變革也為配電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集中式發電端向分散式用戶端擴散,原來的化石能源向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轉換,并且越來越多的儲能裝置、微電網系統也介入到電力環節里來。李瑞表示:“數字化是最終解決全球能源緊缺的重要手段。在中國,隨著政策、市場和技術的逐步成熟,客戶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我們推動數字化的腳步也越來越快。”
2017年,施耐德電氣推出了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架構,并發布面向樓宇市場的EcoStruxure(包括EcoStruxure樓宇及EcoStruxure配電),通過以強弱電一體化為核心的整體數字化解決方案,賦能樓宇市場用戶轉型升級。2018年,該架構以“數據、架構、場景”三個層級的創新繼續完善其數字化部署,打造智能配電新典范,并加強與EcoXpert生態伙伴計劃的結合,致力于構建智能配電數字新生態。
據介紹,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建院”)新辦公樓的落成就是施耐德電氣在樓宇市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落地實踐的“明星”案例。
湖南建院成立于1952年7月,是一家管理體系健全、技術實力雄厚、設施裝備完善的大型綜合性甲級設計研究企業,身為建筑的設計者和使用者,湖南建院在設計伊始,便希望整棟建筑能夠真正做到內外兼修,徹底實現綠色運營。作為配電領域的市場領導者,施耐德電氣結合湖南建院的個性化需求,并基于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為其提供了全套數字化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包括低壓智能配電柜,千里眼運維專家、PME電能管理專家,以及千里眼顧問服務和云能效等智能化軟硬件產品,為湖南建院新辦公樓注入了安全、綠色、高效的動力核心。此外,這棟“水晶宮”建筑還獲得了綠色建筑的三星設計標識。
李瑞認為:“當前配電行業發展最大的困難就是需要不斷加深對行業的洞察,以及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的深度理解。施耐德電氣希望通過對行業的洞察和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減少50%的故障,提高1/4的工廠效率,減少1/3的能源使用,減少超過1/3的客戶投訴,降低從資本性支出(Capex)到運營成本(Opex)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繼續奉行“數字化轉型”“行業專家”的未來之路
“數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李瑞說,“我們搞創新不是為了單純創新,攻克技術不單是為了技術,連接數據不只是為了連接數據,而是最終將其轉化為客戶看得見的價值。上述四組數字就是我們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目的之一,也是客戶實際價值的體現。”
在過去的三十余年里,中國已發展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那么后面的五年、十年乃至三十年,施耐德電氣要如何發展呢?李瑞表示:“施耐德電氣將繼續奉行‘數字化轉型’和‘行業應用專家’的兩大戰略舉措,將數字化應用到整個行業的不同場景中。如果我們跑得夠快,幫助客戶實現更大價值,那么施耐德電氣將被更多的客戶所接受。同時,施耐德電氣還將基于EcoXpert計劃攜手合作伙伴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引領配電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共同推進智能配電數字生態圈的建立。”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