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二屆中丹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在丹麥奧胡斯市圓滿落幕。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受邀出席了本次論壇,成為唯一演講的中國企業代表。風電集團歐洲科創中心首席執行官孟曉剛在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中國丹麥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是在《中丹聯合工作方案》框架下,由全國友協與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共同建立的兩國地方政府間首個機制化合作平臺。2016年12月,首屆中國丹麥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屆中丹地方政府合作論壇,由奧胡斯市政府主辦,丹麥中部大區政府及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承辦。
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嘉賓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謝元、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偉、中國駐丹麥王國大使鄧英、丹麥環境與食品部長Jacb Bundsgaard、哥本哈根市長FrankJensen等以及兩國相關政企研代表,會議規模達400余人。
孟曉剛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深化合作,共享未來——通往下個十年的演進之路》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值此中丹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0周年之際,風電集團很榮幸能代表中國企業出席本次論壇。不久前,中國進出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向世界傳遞了明確信號:積極向世界開放市場,推動國際合作,促進經濟全球化。作為“中國制造”和“上海品牌”的能源代表企業,上海電氣見證了中國能源領域的變化。過去十年,中國能源發生了巨大變革。到2017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8%。風電方面,2017年風電占中國能源消費比重達到4.8%,預計2020年達到6%。2017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9.6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37%,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64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30%。中國風電機組安裝數量已超過10萬臺。與此同時,過去的十年也是中國企業逐步走向全球的十年。中外企業的戰略合作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關注。就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來說,10年前它還是一個新成立的公司,通過不斷深化國際合作,加強研發創新,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商,市場份額超過60%。如今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仍在不斷深化國際化,在丹麥已經與27家企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著名的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在1927年提出了互補原理,以解釋量子現象不能用單一的物理圖像來表示,但必須以一種互補的方式來充分描述。這不僅適用于物理世界,也適用于哲學和經濟學領域。經濟越發達,競爭越激烈,合作越重要。這是當今世界經濟的客觀現實。良好的開端總是成功的一半,我們真誠地希望繼續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在奧胡斯創造成功。丹麥有句諺語“無論一只鳥飛得多高,它都必須在地上找到食物” ,歐洲科創中心也將以實際行動來推進國際行業交流合作。我們相信奧胡斯將成為未來發展、投資、合作的熱土和橋梁,讓我們一起期待和創造這個綠色美好的未來。
海外市場是中國風電“拓展發展新空間”的三大方向之一,也是行業發展的重大瓶頸。作為中國風電龍頭整機商之一、國內最大海上風電整機商,上海電氣也從未停止過國際化的步伐,不僅注重“引進來”,還積極與國際接軌,抓住機遇積極布局“走出去”。歐洲科創中心今年6月在丹麥奧胡斯市注冊設立,它是上海電氣打造全球風電研發體系、推動實現全球領先的風電全生命周期服務商的重要布局。上海電氣也將努力實現“本土化向國際化轉變”,為中國風電走出去貢獻力量。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