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藥政策頻頻出臺,無論是上游生產企業還是經營銷售藥企,都面臨著全新的大環境。如今2018將至年底,對于很多藥企而言,正是布局市場的好時機,但卻因為掌握不了當下的形勢而受困于發展瓶頸。對此,筆者將藥企接下來需要面對的醫藥政策進行了梳理,僅供參考。
國家帶量采購啟動
國家醫保局推進的帶量采購可以理解為,以“國家”為單位進行藥品的集中采購,目的是為了“以量換價”。
近日,國家帶量采購正式啟動,在“4+7”試點城市抱團以量換價的條件下,共有33個帶量采購品種入選。業界預計,帶量采購的入選價一旦全國聯動,原研藥企業或將失去剩余30%-40%的市場,并且這33個品種的降價力度將會很大。
此外,據業內透露,不同的企業將有不同的采購策略。其中,入圍企業3家及以上的,采取招標采購的方式;入圍企業2家的 ,采取議價采購的方式;入圍企業只有1家的,則采取談判采購的方式。
這也意味著,不同層次的藥企分別面臨不同的降價壓力,其中,入圍企業3家的毫無疑問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兩票制嚴格落地
今年3月20日,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其中要求,2018年各省份要將藥品購銷“兩票制”方案落實落地。
筆者了解到,實際上自從2016年4月6日我國提出實行兩票制以來,國務院先后多次提出推行藥品兩票制。
例如,早在2016年11月,《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發布,就提出了“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逐步實行兩票制”。
2017年1月9日,國務院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提出,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改革。
2017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提出,要整頓藥品流通秩序,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而在2017年年底,國內省份均已提出了實施兩票制的時間表。
如今已經到了2018年年底,落實落地兩票制無疑成為關鍵,這也將間接影響藥企。
一致性評價大限將至
9月2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289基藥品種一致性評價申報與技術審評相關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這“289品種”一致性評價的期限是到今年年底,但據業內數據庫統計,289 目錄目前啟動率為 39.9%,通過的 289 品種僅 19 個。
根據要求,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這也意味著,已滿3家并且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將失去市場,從目前通過率來看,大多藥企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醫療控費不斷加碼
近年來,醫療控費一直是國家醫改中的重要改革措施,其中取消藥品加成已在2017年的9月底前實現,降低藥占比目前還在推行中。
據業內反映,為完成指標,各地紛紛制訂了“重點藥品監控目錄”,監控輔助用藥的同時,也監控了用量大的藥品和耗材,這給諸多藥企造成很大的壓力,部分藥企的“重磅藥品”銷售量甚至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而“藥占比”近段時間以來引起社會爭議,不少人猜測“藥占比”是不是要取消,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降低“藥占比”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醫院合理用藥,不管取消與否,我國在這方面的努力都不會松懈。
根據2018年六部門發出的通知來看,未來控費一定還將繼續,藥企面臨較大的壓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