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統的行業——煤炭行業的佼佼者兗礦集團,已經習慣了做“吃螃蟹”的人——建立煤炭行業第一家云計算中心,首家啟動煤炭行業大數據工程,打造煤炭行業第一家財務共享中心……如今,兗礦集團又在工業云的實踐上沖鋒在前。
這是一朵有點特別的“云”
兗礦集團摸索出一條煤礦行業數字化升級路徑:在之前的信息化階段,關注內部生產管理業務,改善企業業務流程,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在如今的云化階段,借助邊緣計算、工業云、生產中臺架構,轉向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業務平臺;在未來的智能化階段,數據驅動的業務策略將成為企業運營中樞,而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決策自動化是未來企業取勝的關鍵。
兗礦集團很早便在集團層面建立了一朵大型私有云,主要的業務和管理應用都集中在上面。同時為了實現煤礦生產自動化系統上云,將云推到生產第一線,兗礦集團又聯手深信服務打造融邊緣計算在內的工業云。
兗礦集團工業云實現了安全生產綜合智能調度指揮監控一體化,不僅系統接入越來越全面、集成性越來越高,而且數據共享利用越來越深入,大數據分析技術也得以有效利用。兗礦集團信息化中心總工程師劉坤介紹說,基于工業云的邊緣計算,在設備接入端可以將各廠商不同協議和數據格式的信息源轉換為標準統一的物聯模型;一定資源要求下的計算在邊緣就近進行,設備與云端可實現離線計算;設備容器化架構得以實現,打通數據、服務和業務。舉例來說,兗礦集團將視頻在線智能識別與分析用于皮帶運輸機異物視頻在線檢測,處理速度為22幀/秒,異物識別檢測率為97.66%,周界入侵檢測率達到100%。
兗礦集團之所以堅定地投入工業云建設,主要是因為其業務的強實時性和彈性需求。劉坤總結說,工業云平臺投入運營后,避免了原來分散服務器容易出故障的風險,故障率下降80%;采用統一管理平臺進行工業云資源管理,運維效率提升50%;采用融合架構,節省獨立存儲的投入,整體成本下降超過30%,同時提升管理效率。
兗礦集團工業云實際上是“邊緣云+私有云”。在深信服的幫助下,兗礦集團在每一個礦井都部署一至兩個機柜,形成一朵邊緣云,目前總共有十七朵邊緣云。這些邊緣云中的數據都會集中到后臺一朵大云中,實現統一保護和災備,以及進一步數據分析和挖掘。得益于深信服提供的是最低3個節點起配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兗礦集團的工業云初期投資只有100多萬元,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目前,我們主要采用私有云模式,但未來也會考慮將災備和一些數據敏感性不強的OA數據放到公有云上,形成混合云。”劉坤介紹說。
從業務和整體信息化水平來看,中國煤礦本身就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因此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必須靠自己摸索、試錯,然后持續演進。“我們懂業務,但對新技術的掌握不如廠商;廠商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但對行業的需求理解不如我們深刻。所以,我們會選擇一些重量級的合作伙伴聯合創新,深信服就是其中之一。”劉坤表示。
深信服剛介入工業云建設時,在軟件方面也不能完全滿足兗礦集團的需要,兗礦集團先后提出了100多項需求,最后還是雙方聯合開發才讓工業云的路越走越順。深信服的快速響應能力和在功能調優上的全力配合,讓兗礦集團對深信服更加信任和依賴。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兗礦集團的策略是先從一個具體的項目開始,通過不斷磨合,在技術上聯合創新,在條件成熟時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兗礦集團與中科院、阿里巴巴等的合作都遵循這樣一種模式。據劉坤介紹,通過這種深入合作,兗礦集團還將軍工技術引入煤礦的自動化生產,榮獲了創新大獎。深信服的合作策略也類似,除了與兗礦集團在工業云上的合作以外,在制造云、媒體云以及更多行業云的建設中都是與用戶聯合創新。
深信服是兗礦集團工業云平臺的核心方案供應商。該工業云平臺幾乎采用了全系列的深信服產品,涉及計算(包括GPU)、存儲、網絡、虛擬化、安全、桌面云等。劉坤對深服信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的評價就是一個字——“贊”。
“微服務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公有云、私有云、行業云都是如此,通過API來調用標準化的產品和功能模塊。”深信服副總裁陳彥彬表示,“我們提供最基礎的云計算平臺和安全能力,然后在其上疊加三大類應用場景,分別是大數據,以及基于GPU的AI和圖像計算。”
劉坤透露說,兗礦集團正在對5G進行測試,明年有可能建立國內第一個專網級5G礦井,更好地支持強實時應用。另外,在時機成熟時,也不排除將現有工業云的能力開放出來,實現共享,或打造行業PaaS平臺。
“大象”真的會跳舞
擁有20多年信息化經驗的劉坤講起兗礦集團的工業云實踐思路清晰、如數家珍。很多時候,技術創新或應用變革,提前一步是領先,提前兩步可能就是“先烈”。兗礦集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很好地掌握了創新引領與推動現有業務平衡發展的“度”,數字化轉型的步子邁得既快又穩。
兗礦集團的高層領導對數字化轉型非常重視,經常與IBM、埃森哲等專業咨詢顧問公司進行頭腦風暴,對于IT的投入也不遺余力。在具體執行層面,劉坤強調,一定要規劃先行,重點做好IT治理工作,契合企業的業務和流程管理需求。搭建一個云平臺,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和前提;然后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業務需求,分期分批對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同時有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逐步向智能化推進。
“云化或數字化不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規劃不到位。”劉坤一針見血地指出,“企業必須先打好基礎,將以前信息化欠的賬補齊。頭腦可以急,但做事不能急。千萬不能把數字化轉型搞成一場運動,它其實是一次長期、持續、深刻的變革。轉型成功的關鍵是實現企業全員理念的轉變。”
談到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深信服副總裁陳彥彬感觸頗深:“數字化最直接的好處是提升生產力,企業如果不順勢而為很可能就要被淘汰。很多企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業務進行改造,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作為使能者,深信服不僅要助力行業用戶的數字化轉型,而且它本身也要為滿足客戶的新需求而主動求變。近兩年,深信服最明顯的改變在于,更加貼近行業、貼近客戶,不斷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并與客戶聯合創新。在9月8日舉行的一年一度的深信服創新高峰論壇2018上,深信服就設置了多個行業分論壇,旨在與各行業的用戶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面對激烈的IT和市場變革,IBM曾經被譽為會跳舞的大象。兗礦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又是高危行業,它就如同煤炭行業的一頭大象,當然希望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翩翩起舞,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讓我們所有人驚訝同時又感到振奮的是,今天的兗礦集團以獨樹一幟的“工業云+大數據+智能化”,不僅將95%以上的應用云化,而且正在向“超級智能礦山”的宏偉目標前進。僅憑一腔熱血和激情還不夠,兗礦集團的腳踏實地與閃光的IT智慧才是其數字化轉型取得階段性成功的關鍵。
(審核編輯: phoeb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