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車廠,從聯通、易車之家買了很多的數據,拿來之后打了無數的電話,最后客戶轉化率為2%、3%。因此認為,大數據好像不行,云計算似乎對企業作用不大。
在阿里有這么一張圖,叫做“數據是生產資料,云計算是生產工具,互聯網是基礎設施”。
第一個不要把云計算僅僅認為是基礎設施。因為這樣的云計算不為企業創造價值。數字化離不開IT,傳統的IT本質是以流程自動化為核心,把業務流程、供應鏈流程,理清楚以后,買一個軟件把它自動化。這種事情除了提高生產效率之外,其實對于創造新的商業價值實際上是作用不大的。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價值都是這樣,底層是云平臺,中間有一層互聯網架構平臺。我們會把整個集團對用戶的管理抽象為一種服務,叫做用戶中心,成為一個共同服務。而交易中心、物流、營銷,整個企業的核心能力,會把它這個業務能力變成優化共享的單元。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第一是大家天天講的數據孤島,就是用ESB這種橋的方式連起來,永遠達不到共享,為什么?我們跟南方電網合作,南方電網有一千多個系統,即使打通了,格式也不一樣。你的生活其實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的本質是做一件事情,叫人的數字化。互聯網的本質,前十年是深入人的生活,把所有的用戶全部數字化掉,而在這一步,只有通過互聯網的架構,才能把所有業務單元的系統實時打通,讓數據能夠實時在線。而只有在實時在線的數據的這個基礎上,再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指導你的生產。
云計算的本質,是把這個企業所擁有的核心能力,不管是你的制造管理能力、供應鏈的能力,還是各種其他能力,能夠共享,能夠把它云化出來,在你想要共享的范圍內。
我們做了1000多個系統,把南方電網打造成一個主區域的體系,比如社交,用一個體系把它串起來。比如說變壓器,這個變壓器代表所有領域電力交易、電力調度、電力運檢串聯起來,產生大數據,這是阿里核心系統的邏輯。只有你的系統真正經過互聯網化的改造,你的數據才是實時在線的數據,才具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入口。所以不要把云計算理解為只是基礎設施,不要把大數據理解為買一堆數據存儲在一起就可以做分析了,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這里面一定會涉及這個過程。傳統的IT,首先要將傳統的系統,原封不動搬到云平臺上,實際上不產生任何價值,只有把核心的業務數據做了服務化,業務能力做了云化,或者進行互聯網的改造之后,之后端到端到生產,一直到后端銷售的數據,能夠實時在線共享,這時候才具備做大數據分析的能力。 所以整個企業的信息化升級有四步。
這是我們給車廠的案例。傳統的思路是一個車廠有三個系統,跟客戶接觸的系統,有銷售、售后,現在我們用互聯網的架構重新建這個系統。比如整個APP的入口,不管微信公眾號、獨立的APP,還是什么方式都行。把銷售和CR共需共享整個集團的能力、用戶能力、供銷商管理、所有數據全部共享化掉。舉例,在上海車展和廣州車展的時候通過CR系統做了一個直撥,在上班時間愿意打開手機看這一輛車的人一定是高潛質的客戶。他的數據通過CR進入用戶中心,這個時候銷售系統發5萬塊錢的紅包,他一定要買,轉發能力比CCTV做廣告強。拿一輛車做秒殺了,大家認為秒殺不只是天貓、京東才有的?你想一下,一般愿意秒殺這輛車的,一定是非常高質量的潛在客戶。所以這些客戶的特征進來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把剛才的事情再重復一遍。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當我通過這些平臺具備運營能力,而不是一個流程管理能力之后,這個平臺積累下來的高質量的潛在客戶和整個被數字化后的大的互聯網平臺打通。對你感興趣的人做一個分析,他們區域的分布、年齡的分布、收入水平,甚至包括家里有沒有寵物都可以分析出來。對你這個車感興趣的TOP10的人到底是什么,也可以分析出來。這個時候再去汽車之家、易車網、淘寶投廣告的時候,告訴只需要給具備這些特征的人投,你的成本效率要高很多。整個營銷體系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用互聯網的架構,把你接觸客戶的信息全部共享化、互聯網化之后,就可以通過C端去定義很多事情。
第一是數字化,應該是對人的數字化。包括現在長安做售后,以后保養車的時候,不需要在那里排很長時間的隊,以后有一個人把你的車開去保養然后再開回來。這種體驗,對客戶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二是在生產制造領域。剛才提到國家電網,國家電網遍布全國的充電樁是最大的物聯網平臺。比亞迪的新能源車現在做得很好,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每一個車上,跟中車差不多,大概有300個傳感器。300個傳感器,每3秒鐘要傳一個數回來的時候,傳統的IBM根本搞不定,大概有30萬輛的時候,傳統的IT架構根本撐不住的,互聯網公司天生做這種大數據量的業務。整個平臺換成我們的時候,整個系統跑起來了。我說的重點不是這里,這個車賣出去,以前跟主機廠沒有關系,但是這個車現在賣出去以后,每3秒鐘要說一句話,這個批次的車經常出什么故障,車廠就知道了。當知道這個批次的車經常出什么故障的時候,就可以從C端優化設計端,這樣車會越來越好,至少故障率會下降很多。240個傳感器,這個車開車的時候不斷做數據傳輸,這個人是比較溫柔的駕駛還是暴力的駕駛,一目了然,與保險公司連通后,買保險的折扣都不一樣。
你的產品賣出去之后,不應該跟你完全斷掉,其實可以通過運維,讓這些數據產生新的價值,這些數據是生產材料。從生產線上來說,工業3.0的時候已經完成了信息化的工作,工業4.0同樣要做的事情,是整個生產線上的裝備制造、裝備的信息數據能夠整合,能夠跟供應鏈、銷售端對接,做整個協同,是工業4.0的重點。所以說當大家談信息化本身和機器人的時候,那其實是工業3.0的事情,工業4.0是做整個信息的整合與協同。
第三是供應鏈端。現在有25家央企在用阿里的產品在做,但是這個系統本身是我們合作伙伴在做。中石化是我們建的第一個,中石化的易派客平臺,被評為八大創新之一,是什么呢?中石化把原來的采購平臺用互聯網架構全部建了一遍,把認證過后的供應商全部放在一起,把物流、支付、招標集成在一起,旗下有上千家的采購公司,大型設備、辦公用品,全部在這個系統上完成。2016年4月份,他們把這個平臺開放給全社會。你不一定是中石化旗下的,你只要是化工行業,甚至是鋼鐵行業的就行。包括當時在金磚五國,印度的廠、巴西的廠都在上面采購,采購額是900多億元,從一個成本中心轉化為一個工業界的淘寶。這個平臺現在獨立成一個公司在運營了。
大家想一個事,907億元在你帳上是什么概念。在整個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架構之下,其實你需要把供應鏈、產品、制造到營銷服務端的所有環節全部放在一個系統下面,讓它的數據能夠實時共享,這只有互聯網架構能夠做到。現在在建的時候大部分用的互聯網架構,不是傳統的那套體系。建完之后,從營銷端的數據,特別是營銷端再對接整個互聯網體系,人已經被數字化,現在把貨和廠全部數字化掉,然后再到供應鏈端,整個完成了打通的協同。
現在很多小型制造企業最主要的矛盾不是效率的問題,最重要是造什么。什么東西造出來,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的需求。當你整個體系能夠對接到數字化人群的時候,這件事情可能會對供給側改革帶來非常大的變化,整個體系本身是完全打通的。
早期電商就是做零售的,基于互聯網來做零售,所以大家叫它互聯網公司。為什么傳統的制造企業,不能用互聯網技術改造自己的呢?用互聯網技術把內部的核心技術打通在線,把賣出去的產品和賣出去的服務持續在線,再把客戶持續在線,當對這些客戶進行運營、篩選出高潛質客戶的特征分析清楚之后,打通了整個,把潛在客戶聯系起來。其實最后互聯網做的事情,就是更大范圍不斷實時在線連接。把這件事情做完之后,你可以去做人工智能,也可以去做大數據。只有這樣做,整個大數據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企業為什么要做數字化轉型?其實企業現在的問題不是局部效率的問題。因為我也跑過很多廠,包括華為最大型設備,路由器生產線我也負責建設。企業現在的問題,不是某一個業務流程效率不高,核心問題從是銷售、服務、制造到所有環節的數據能不能實時在線打通,同時把這個數據一定要對接到互聯網上去,因為互聯網的本質,其實是所有人的數字化。對接之后,就相當于從所有的環節全部是基于數字化,你可以做更精準的智能化的需求。
什么是數字化?數字化不是說用一下云平臺,把企業的數據全部搬到云平臺,最重要的是真正用互聯網體系改造IT。
(審核編輯: phoeb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