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制藥裝備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7.74%。
另有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我國制藥設備行業利潤率下滑速度較快,在整個醫藥工業子行業利潤率比較圖中尤為明顯。不過在2018年以后,隨著GMP認證的影響慢慢消失,行業的利潤率會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總體來看,制藥設備行業的增速正在放緩。
藥機業現狀
從當前制藥裝備企業在前三季度良好的成績來看,盡管我國藥機業較于國際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國內外市場、質量水平以及技術創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據悉,2017年,我國制藥裝備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9億元,同比增長3.86%,并在2018年延續增長。這表明我國藥機行業正在加速擴展國外市場。
對于制藥設備行業當前的情形,業內表示,我國藥機行業逐漸擺脫了盲目擴大產能的趨勢,向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反射出行業正經歷著劇烈的動蕩,兼并重組在所難免。市場將面臨洗牌,藥機企業迎來“生死大考”。
切莫胡亂出牌
在行業的風口處,如何出牌非常關鍵,能否出一手好牌更將決定企業的未來。對此,筆者整理出一些錯誤的出牌方式。
“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聽著雖然勵志,但對于藥機企業而言就像是個“老頑固”,時代在發展,市場在變化,別家的藥機企業都開始行動創新技術、改進傳統設備,有的藥企卻紋絲不動,只顧自己“嗨”。到頭來必然跟不上行業的發展趨勢,不被市場需要,陷入“被淘汰”的局面。
“守株待兔”。有的藥機企業捕捉到了市場的變化,但不知道怎么做,也不愿意嘗試轉型帶來的“陣痛”。就心存僥幸的干坐著等待轉機。結果沒等來,活活耗死了企業。
“東施效顰”。別家藥機企業怎么做,我就跟著照做,也不對市場進行調研分析,毫無主觀能動性。這種情況就背離了企業按自身定位、未來規劃以及手頭資源的情況,運氣好的跟著翻過“山”了,運氣不好的因為某方面不足摔下了“山”。
“一意孤行”。一聽說行業將有新變化,有的企業就自覺地要做行業的領頭羊,一意孤行,顧自開始“埋頭苦干”。殊不知政策也在“摸著石頭過河”,會有反復。應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藥機企業來回變化,資源匱乏的企業經不起機會折騰,浪費了一大成本。
筆者認為,藥機企業的一手好牌需要“精打細算”。結合市場需求、客戶需要、政策變化,從自身企業的定位出發,合理規劃未來的布局和可能遇到的風險。另外,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例如,目前很多國外的藥機企業都在要求制藥裝備的智能化,這是大勢所趨。為了順應趨勢,目前我國藥機企業也在嘗試技術升級,不斷賦予設備智能化理念,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打出一手好牌。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