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流域將建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河長、湖長,上級河長、湖長負責組織對相應河道湖泊下一級河長、湖長進行考核。11月20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召開,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委員郭再忠作了關于《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修改情況的說明,并連同修訂草案修改稿一并提請審議。
淮河流域將建立四級河長、湖長
安徽將在全省建立河長、湖長制,將其納入立法條例,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這項制度的落實,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
因此,修訂草案修改稿明確要求,淮河流域建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河長、湖長,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湖泊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上級河長、湖長負責組織對相應河道湖泊下一級河長、湖長進行考核。
同時,修訂草案修改稿規定,省及淮河流域各級人民政府, 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權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將水污染防治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任期目標。
并且,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對轄區內造成水體嚴重污染的排污單位和綜合治理項目作出治理決定或者決定停業、關閉;制定水污染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或者臨時措施,并監督實施。
建立淮河流域地表水生態補償機制
可否借鑒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驗,建立淮河流域地表水生態補償機制?
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研究認為,建立淮河流域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有利于促進淮河流域市、縣(區)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實改善轄區內水環境質量。
為此,修訂草案修改稿增加一條,要求省及淮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管理責任。
淮河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重點關注淮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是淮河流域水體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強化淮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農村人居環境,保護淮河流域的水生態環境。
修訂草案修改稿規定,省及淮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使用緩釋肥、生物防治病蟲害等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技術,組織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指導化肥、農藥的科學使用,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開展清潔小流域建設,保護對水生態環境有益的水生生物和底棲生物,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此外,修訂草案修改稿要求,淮河流域上下游相關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協同做好跨界水體污染防治、水質聯合監測、信息共享、聯動執法和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提高水環境質量,保障水環境安全。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