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一圖讀懂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迅速霸占筆者的朋友圈。
圖中指出,為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
據了解,我國的中藥飲片行業近十年來實現了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已從2007年的242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近20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達26%,領跑醫藥工業。然而隨著市場潛力的增大,中藥飲片產品假冒偽劣、魚龍混雜情況頻發,亟待嚴格監管和整治。
實際上,進入2018年以來,國家藥監局針對中藥飲片產品這塊加大監管力度,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如江西、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等省市都相繼有了行動,對違法經營飲片企業嚴查嚴懲。
《一圖讀懂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中提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生產、流通使用,以及不合作中藥飲片、非法經營等方面都視為重點工作。并且嚴厲查處中藥飲片違法違規行為。
其中要求,對于不合格中藥飲片,將重點抽檢中藥飲片摻雜使假、染色增重、霉爛變質、硫熏、農藥殘留等項目。要求各地應當結合行政區域內監管實際情況制定抽檢計劃,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品種加大抽檢頻次。這也意味著不合格的中藥飲片產品將受到嚴格的監管,被擾亂的飲片市場秩序將得到調整。
業內指出,中藥飲片產品除了有廠家摻雜使假等問題,在產地來源、加工炮制、質量保障等方面還存在難關。
例如,中藥飲片的產地來源比較復雜,給產品溯源方面造成一定的難度;在加工炮制方面,由于大多數飲片企業為個體經營,加工時沒有受到過相應正規的炮制規范培訓,生產方面多是靠一知半解,相互模仿、比葫蘆畫瓢等簡單操作,因此產品質量難以得到安全保障;此外,由于個體中藥飲片企業資本薄弱,生產的環境、衛生方面也難以保障,也缺乏相應的藥材檢測能力。尤其是那些中藥材或中藥飲片相應成分含量以及農殘、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對人體極為有害物質,缺乏相關數據支撐,提供不出真實參考依據,質量把握、產品真正的安全有效性都是問題……
對此,國家藥監局還要求,加快完善符合中藥飲片特點的技術管理體系。
其中包括嚴格生產企業準入標準,嚴格核定企業炮制范圍,修訂升級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推進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的制定,強化中藥新藥注冊管理,制定《中藥材質量控制與研究指導原則》,修訂完善中藥新藥注冊《中藥原料前處理技術指導原則》;及時完善《中藥藥典》中藥飲片質量標準。
保障中藥標準物質的供應,加強中醫標準物質信息化管理,開展中藥標準物質數字化替代研究,研究探索中藥飲片品質管理制度等。
研究制定鼓勵和引導中藥飲片企業使用GAP基地或固定產地中藥材生產的措施等。
從以上針對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的工作來看,我國抓住了飲片市場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這些相應的監管整治對策倘若落實,將進一步緩解這些問題,同時個體中藥飲片加工、經營戶發展將受到限制,市場或進行新的洗牌。
筆者認為,對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這塊,必須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靠,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以及促進中醫藥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從而推動中醫藥事業繁榮壯大。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