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業內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國藥品終端市場銷售額為8,590億元,同比增長6.9%。而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未來我國醫藥市場需求將更加龐大。
在此背景下,國內出臺的眾多政策都對醫藥企業產生利好的影響。但同時,不少藥品安全隱患事件頻頻發生,使得監管部門以及人們對于藥品的安全性問題加大了重視,醫藥企業的生產監督管理方面壓力也逐漸增大。
以近年來比較熱門的生物醫藥行業為例,這是一個投入高、見效慢、周期長的行業,從藥品研發方面來看都需要很多努力,才能獲得技術上的突破。而在藥品的安全性方面,設備配置及動線、無菌操作、品管、等方面都需要滿足GMP的要求。
魯南制藥集團董事長張貴民曾在某次采訪中提到,堅信“藥品即人品”,做藥不能求快,必須充分發揮工匠精神,追求細節的打磨。
“工匠精神”是提倡勞動者鉆研技藝、技術的價值,提高各行業技能水平的重要基礎。對于制藥行業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貴民表示,“就像玉石的打磨一樣,要充分的細節打磨。把每個細節打磨的非常精致,整個藥品的質量才會好?!?/span>
據悉,作為中國醫藥質量標桿企業的揚子江藥業,更是把“工匠精神”貫穿到生產、科研、質量管理等一線的120多個QC小組中去。
實際上,在制藥行業不斷發展以及要求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國內與制藥相關的藥機設備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產品的“精雕細琢”。因為對于醫藥裝備而言,其各個系統都要靠焊接連接在一起,稍有瑕疵,就會影響裝備質量水平,進而影響藥品質量。
例如,在電子測試和檢測領域,福祿克一直致力于產品的匠心精工,從細節到工藝;從工業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到過程儀表的校驗維護;從實驗室精密測量到計算機網絡的故障診斷,福祿克匠人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推動行業不斷前行。
在粉碎領域,太倉金溪董事長吳琴秀曾在接受中國制藥網采訪時表示:“非常感謝十幾年前我們就與德國合作,如今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種習慣,我們對任何東西都要求做到極致。
專家表示,工匠精神體現在研發、生產和質量控制的每一個細微環節。
對于制藥行業而言,“精雕細琢”,耐心打磨,把好每一關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而對于和制藥密切相關的藥機設備企業而言,同樣需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耐心。制藥機械企業若要打造精品,塑造時代名牌,就需要將“工匠精神”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把加強質量管理作為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塑造時代名牌的一貫思想和執著追求,才能使得制藥設備更加滿足制藥行業高效率、高質量、安全可靠的要求,并讓產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