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醫藥行業今年的三季報基本已經公布,藥企們喜憂參半。按Wind分類,75家三板創新層醫藥公司發布三季報,其中14家公司三季報虧損,61家公司三季報盈利,盈利公司占比約81%。
從發布三季報的企業虧損或盈利的原因來看,主要跟創新工藝、成本費用、研發投入、企業管理、政策、環保等問題相關。
科倫藥業
10月29日,科倫藥業發布2018年三季度報,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64.8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大幅增長125.07%。
數據顯示:科倫藥業三季度實現營收44.39億元、凈利潤2.49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8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9.56%、91.34%、467.46%。此外,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6.21億元,同比增長32.89%,增速超過預期。
據悉,科倫藥業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穩步延伸國內市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大輸液制劑板塊,科倫藥業積極采取新技術、新工藝,降低原輔包材的成本;2018年以來,高毛利軟塑產品結構的優化增加了公司利潤貢獻。
康惠制藥
三季報顯示,康惠制藥今年前三季度營收2.48億元,同比增長6.74%;凈利潤0.33億元,同比減少9.66%。其中,第三季度營收0.85億元,同比增加5.02%;凈利潤982.92萬元,同比減少37.88%。對于業績波動,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季度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費用較高。
康惠制藥主營業務涉及中成藥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涵蓋呼吸感冒類疾病、婦科類疾病、骨科類疾病、皮膚科類疾病與糖尿病類疾病等領域。
紫鑫藥業
10月25日晚,紫鑫藥業發布三季報。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78億元,同比增長70.25%;凈利潤3.29億元,同比增長107.23%。
紫鑫藥業表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原因在于,中成藥業務板塊近年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豐富產品線,旗下戰略產品在市場上口碑顯著,尤其0TC產品的銷售增長成為了公司藥品銷售增長的驅動。
另外,受益于深加工產品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特性,人參系列產品毛利率持續上升,進而帶動公司整體業績大幅提升。
康美藥業
10月28日,康美藥業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254.3億元,同比增長 30.3%;扣非凈利潤38.1億元,同比增長21.1%。
康美藥業運作三年后計劃投資77億元全速推進“智慧藥房”,并在多地落實,推動飲片業務提速,預計全年收入增速有望沖刺50%。此外,預計中藥材貿易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增長超20%
濟川藥業
2018 年,濟川藥業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總收入55.44億元,同比增長31.57%,實現歸母凈利潤13.09億元,同比增長44.25%,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2.21億元,同比增長45.06%。
據悉,2018年前三季度,濟川藥業核心品種貢獻業績增長。此外,公司不斷加深在OTC渠道的布局,二線產品在醫院逐漸培育成熟后,亦逐步在OTC渠道推廣。公司在穩定毛利率的同時,控費能力優異,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濟民制藥
三季報顯示,濟民制藥今年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5.39億元,同比增長19.72%,凈利潤3691.22萬元,同比下降7.61%。
濟民制藥解釋稱,在政策環境下,輸液市場容量逐步萎縮。醫保控費、招標政策變革使得輸液價格繼續下行,公司輸液業務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為此,公司加強營銷管理,采取“差異化支持,全力拓展”的營銷策略。
同和藥業
同和藥業主營業務為化學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方向為特色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專利原料藥中間體。
日前,同和藥業發布的2018三季報顯示,前三季的營收、凈利均雙下滑,其中,凈利潤同比減少超過50%。
業內分析認為,同和藥業業績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因環保問題影響了生產,另一方面是由于主要產品受競品影響導致銷量下降。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