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全球年會”于2016年9月24-25日在北京舉行。SAP大中華區副總裁彭俊松出席并演講。
彭俊松:那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工業4.0驅動下的制造企業轉型。
SAP,第一件事情是行業的發展戰略,第二件事情是行業的一些重點的解決方案的支持,第三幫助企業實施兩年之后的收到的一個價值。SAP,作為傳統世界五百強企業,我們絕大部分企業在使用SAP的系統,但實際上來講,隨著工業4.0浪潮在德國的形式,德國的軟件公司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一場大的數字化變革給我們帶來的沖擊,所以我們自己也在不斷的在思考,不斷對我們產品進行轉型,對我們產品進行收購升級和變化。
首先給大家看一下我們對于行業的理解。這一輪以工業4.0為代表的數字化變革,對很多行業都有非常大的沖擊,從全球市場來看,我們把這分成三個不同的陣營,包括大風、暴風和颶風。對于中國企業來看,結合SAP在中國市場這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不同行業對數字化變革的沖擊還是不同的。
一般來看,汽車之所以有非常強數字化轉型趨勢,是因為汽車本身這個產品發生變化,大家都在談變動,都在談自動駕駛,它是朝著智能產品的方向。裝備制造行業,更多的是在談我們生產的這種加工生產的這種過程,我們的這種生產的管理,都在談這種智能的工廠,那么對于高科技行業的話,同樣也是做制造行業,談一些新的一些商務的模式,再談一些個性化的定制等等。那么消費品和零售行業,因為天生都是一個B2C的行業,與我們客戶的驅動帶來很大轉型要求,所以這里面不同行業要求我們感受到的這種數字化的沖擊的化是不同的。
但實際上來講按照工業4.0這樣的一個預期目標,我們把工業看成聚焦在制造過程里面的數字化來講,它預計每年可以幫助德國企業帶到6%-8&的成長速度,這是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但是如果說我們把工業4.0一起相關的數字化,應用到整個的架構里面去,整個產品離開了工廠我們還是通過互聯網來跟原來產能進行互聯的話,其實可以迸發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就能給我們帶來,可能帶來30%,40%生產率的一個提升。
所以從這張圖上來看,很難講中國的企業是不是在20年之后,是不是一定能夠趕上德國,大家在跑道上面去競爭這樣的一個過程,前段時間,大家如果去看報道會發現現在德國的一些制造企業,最典型的像,阿迪達斯,來自于國外產業的轉移,最早轉移產業就是我們勞動力密集型,尤其是我們的斜坡行業,阿迪達斯鞋子定制化的工廠,可以把它的產品的準備周期從以前位于中國亞洲運到德國市場需要兩周的時間。
這樣的一種競爭,這樣的實現的話我們中國的這些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即便是用機器人(23.640,0.05,0.21%)即便是拼機器人的成本,運回的成本,你也拼不過他,對中國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SAP工業4.0也好我們數字化的技術也好,那么對于我們這些企業來講,能夠帶來的好處。
我們把它分成三個種類,對商業模式的重塑重新的思考重新的建立,對業務流程的改進,重新塑造,對于我們的工作方式的重塑。其實今天上午很注意看到我們的一個德國專家介紹,比較多的在談人,談知識,去談這個我們資金的關心,其實也就是說在國外非常強調人和設備的互動,我們喜歡談業務模式,我們希望業務模式,SAP總結了不同的這種在我們的數字化轉型這個階段里面,我們所發現的這種新的一些業務模式,我們新的一些或者需要改進的一些業務流程,以及我們的一些可以用來重塑我們生產。
我們可以做到很多的調研對比。剛才明匠的陳總談到這樣一種產業基金方式的話,其實類似于我們,產出模型,你使用了我的設備,使用我勞動力的提升的幅度,我來跟你進行這樣的一個收費,這種模型很早以前就有大家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大家不知道發明了蒸汽機瓦特在做什么。
瓦特自己成立一家公司,他就跟客戶談,如果你按我來維護蒸汽機,在同樣需要達到的功率、使用時間,我能夠把你的煤耗降下來,降低多少我跟你對半來分,那個年代你沒有一個數字化的技術,那這件事情,它只能依靠我們現場工程師,有數字化的技術之后,我們完全可以。這里談到的一些模式、工作方式,都是我們通過數字化系統給大家帶來的機會。
再舉一個例子,這個月剛剛在溫州,我們跟當地的企業聯合去發布的一個新的一個項目,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紅領,但實際上對比紅領,大家可以具體去看資料,這還是不同的。應該講傳統的這種西服的定制,工藝來講,中國西服制造工藝水平,從裁縫個人的能力來看,最強的時間點是在民國結束的時間點。
那時候一個高級的裁縫,他每天根據你量出來的尺寸,每天可以做出三套西服,到了今天,我們沒有辦法去抓到這么多,可以去做這么好的,這么快的老師傅,那我們必須要訓練一批我們產業工人,你可能只能縫這一塊,你只能去做某一個步驟,我要把你們組合起來,我通過我的這種信息技術也好,通過我的工作方式改變也好,以前是按誠意指導方式,現在按照定制化的,可以做到,一個工廠的工人,他們的產能,還是做定制化的西服,可以做到人均2.5件,基本上已經達到用一批這種中等的工人,就能夠做到明國結束時候高級裁縫的水平。
如果把質量控制的更好,這就是今天我們在談到去改變它的一種生產方式,從原來這種大批量的生產,變成個性化的定制,這也是3.0到4.0。剛才談的業務流程,首先要把它產品西裝要進行數字化,從它的測量,到它的剪裁,到通過這樣一個數據化的方式去驅動一開始,整個過程都是用數字化進行傳遞,此外的話生產流程要做到從一個流程,在這里要通過SAP對每件產品進行追蹤,這里面從最終解決方案的角度來看,這個里面的話,一個特點第一是打通了從我們客戶的。
從我們客戶的需求,一直到最后的一個交付多渠道的,我們現在談的比較多渠道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來講的話,那么通過這幾年談到的從它ICP,去做單個流的最終管理,做倉儲,做單件的庫存管理,整個從你的設計訂單追蹤最后的交付,物流一口氣打通,然后回到這里去,這里面無論談你的電商也好數據也好,這里面都是一些海量的數據。那么這些數據的話都統一的放在ICP實施了內存的數字平臺里面去。這個嘗試體現剛才這樣一種產品和服務數字化的一個模式轉變,以及我們流程,做哪種變革都是在這個筐子里面得到參考。
對SAP軟件公司來講,我們所采取的這種策略和西門子梁總談的有所不同,SAP是全球最大的商業公司,對于我們來講,我們不做硬件,但對于工業4.0這樣一個體制來講,必然要談到這種,必然要涉及到對于我們底層設備的這種鏈接,那么此外的話,我們要去做這種水平的體現,做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到物流到制造到銷售到使用整個過程,SAP試圖在這樣一個設備層之上,我們一定要解決跟我們設備鏈接的問題,這是有賴于我們西門子也好,明匠也好,這里面SAP也有我們一個設備的管理器,符合這種工業標準的數據進行采集。
在這之上,SAP我們是搭兩個平臺,其實這兩個平白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從軟件來講是一個大的平臺,數字化的業務平臺,這里面有大量的數要進行分析,要進行處理首先它是一個數字化的平臺,第二是一個應用的一個平臺。我們采集到這些數據要去做什么,我們不僅事后進行質量的分析,這是能耗,這是其中的一方面,作為一家企業來講是要驅動你的業務流程,你的數據產業,意味著你驅動流程也要更快,不然采集這些數據做什么,更重要體現我們采集的這些數據,也就是我們談的比較多,OT,我們運營的這些數據,和我們傳統IT之間,只有這兩個融合在一起,我們今天上午談到的觀點,把OT的數據,這才是真正的一個智能,我們今天去談。在這里SAP通過這樣定位來區分我們在市場上和其他的一個區別,這是在工業4.0我們的一個定位。
首先從平臺的角度從應用型角度來講,我們基于哈納SAP的云平臺,和我們設備去互聯,右邊要和我們企業,我們使用大量的應用系統進行鏈接。然后底部的話是我們SOPHANA應用軟件,所以接下來我給大家具體的去拋析一下這些軟件,它可以由三種不同的使用方式,第一種場景SAP自己在HANA,今天在我們很多的這一些企業里面的話,有了云之后,喜歡自己做開發,實際上來講大量我們今天這些業務邏輯,早已給我們商業所覆蓋,我們自己的話,以前很多軟件,還是一種獨立部分安裝的,現在把它逐漸的全部請到上面去。這里面有一個例子,這里面談的是全套的供應鏈,從我們的采購學員開始,到我們SAP到我們生產預測,到我們工廠的排序等等包括所有這些功能的話,我們全部把它放到云端,這是第一個,這個平臺可以,SAP自己去做應用。
第二個應用場景,會有一些合作伙伴,它會結合自己所在行業的一些他自己的云端的應用,借助SAP這個云平臺去銷售自己的應用,那這里面的話舉一個例子,這個是我們和一家做高科技的一家公司,一起合作的一個應用,這里面一個場景是講,那么我們很多的這種尤其是電子產品有很多的工藝參數需要不斷調整,那么在這里SAP跟這家焊接技術廠家,把工廠數據進行采集,放在平臺上,以及這些數據跟我們產品對應關系,通過這種大數據的分析,找出最佳批量生產,這就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可以把它的應用,把它的一些想法進行開發。
那么第三種應用場景的話,今天上午最后一場西門子的梁總也談到了,他們也就是作為像西門子這樣硬件的廠商,現在作為硬件廠商,希望我來做一個設備的云,我把我所有數據和設備采集到云端,來進行我設備爭執的一些數據處理服務,做一些能耗的分析,做一些預測等等。那在這個里面的話我們就用SAP的HANA然后把這個平臺去承載西門子,所以這個有不同做法,你可以有自己的一些企業,我們直接支持工業產品的公司他們一些應用,所以這里面有三種不同的應用,這是我們剛才談到的,從這種數字化的平臺,云端來看。
從我們應用系統來看,SAP有幾萬人研發團隊不停在開發,這里面剛才談到我們的應用,覆蓋了整個價值鏈,從我們的研發,在這里面的話,SAP真正是把我們的這種價值鏈從研發一直覆蓋到你最終的一個使用,大家可能覺得是不是說我們一談數字化就是生產制造不是,其實大量的數據其實是在使用過程當中,消耗過程當中,維護當中產生的,SAP,我們在每一端里面都有相對的工業4.0技術,在研發我怎么樣去解決這種在大規模定制化產品結構數據。這里面不僅僅是說我的產品設計,我這時候產品數據結構要考慮到我銷售的配制,要考慮到我生產制造的過程,要考慮到我售后服務及這里面怎么去搭一個真正覆蓋整個生命周期適用于大規模定制也好,第二塊的話,在定制環境下,這里面怎么去做,然后我在這種工業4.0,我們看到很多紀錄片,一臺機器人,如果是你有十個工廠,你怎么解決十個工廠之間的工業管理的協調。
我們在做項目的時候,從工廠群的角度,分析工廠,我們互聯物流我們互聯的營銷,把這些客戶的信息提前給到我的工廠端供應商端,未來的工業4.0是要做預測,對預測更高,以及我們售后服務當中,對產品維修數據分析,這是我們從SUV提供了方案,那么目前來看的話,制造型企業來講,我們認為目前工業4.0介紹重點?,F在大家談的很多,一上工業4.0就是SES,似乎是在這個點。
我們把整個過程進行一個拋析訂單的獲取過程,不是從下單開始,往前追蹤到我們對客戶線索的管理,商品的管理訂單之間的這種溝通過程,然后的話從訂單開始,我們的東工廠的分校,對整個分銷率的管理,然后接下來也拉動我們從客戶端物流端供應鏈端,所以這樣的話,我們要是能夠把我們視角提升去看,我們會得出今天我們要做這樣一種,尤其對我們大型企業來講,要打造如果只談數字化工廠的概念,可能有點早。
我們叫一個智慧的供應鏈,那在這里的話,怎么樣對這里面從我的客戶到我們的設計,到我們供應鏈到技術到排查,數字化的平臺,這里面去利用各種各樣的物聯網的技術,汽車,以及我們這里面這種大數據的這種監控以及我們對供應鏈的完整性,這里面是我們認為在當前階段我們去看一個單工廠之外,我們應該去看大的智慧供應鏈,這是我們今天SAP在中國實施了過程當中去考慮。這里面再舉個例子可能很多人想,其實我們今天我們IT距離像那種自動化,真的把自動化做到位了。我這里面舉個例子,這張圖是戴姆勒工業4.0,以戴姆勒為例,我要求實施了把整個全球工廠,把它展開的話,如果現在目前的技術來講,需要24小時才能把這些把它全部展開一次,24個小時,你任何一個企業,24小時想一次,所以這里面的話,用SAPHANA縮短半個小時,只有當我們后臺這其實是個傳統。
但是MRP技術,上去就要有一個很大的極大的挑戰,我們可想而知,我們后面要做很多事情,都會有非常多的挑戰的事情,所以這是我們談到我們怎么樣從全球的角度,看一下我們的它的一個思考。在這里去呼應一下今天上午我們德國專家談到的,在這里面得到一個反應,我們做工業4.0目的是什么?我覺得這個目的的話,無疑是要把我工廠的產能,要和我們客戶的這種靈活的需求,要在不斷提高的水平上進行一個匹配,那這種匹配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你自動化完成,我們這里面分了幾個階段,今天我們其實在數字化這個階段,因為我們是要解決我們的這種生產現場的數據采集,實行我們的智能化,兩方整合,這才是我們智能化,最后一個階段,真正實現我們的一個柔性化,將我們這種產能,和我們這種客戶動態的需求再一個更快、成本更低的一個水平上。從不同的維度來看,我們今天還是出于我們工業工業4.0的階段。
這張圖這樣一個符號是我們SAP我們在工業面對工業4.0挑戰時候,我們對SAP價值最精煉的一個概括,傳統話來講,我們企業對于商業是比較熟悉的,我們財務的數據,我們質檢的一些單據。我們及其設備我們的一些物聯網,如何將這兩個數據通過一個統一的平臺去把它整合起來,去讓我們的數據真的能夠驅動我們的流程,真的能讓我們的洞察能夠去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去改變我們業務模型去提高我們的生產方式,我們工作方式,那這里面的話,這樣整合這是我們SAP,我們今天我們在工業4.0市場里面我們自己設定一個獨特的一個定位。
(審核編輯: phoeb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