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筆者下班路過菜場,心血來潮想要吃豆腐,走進豆制品區卻發現,現在的豆腐品種真的太多了,光軟硬程度不同就有四五種,再加上水豆腐、米豆腐、凍豆腐、千葉豆腐……各種名稱相似度極高的品類混合在一起,讓原本堅定要吃豆腐的筆者瞬間犯了選擇困難癥,最后選了個看得順眼的趕緊回了家。今天筆者就帶你一起來了解這些千變萬化的豆腐們,從生產工藝、設備入手徹底將它們區分開來。
水豆腐:從傳統到現代的演變
水豆腐也就是尋常我們所說的豆腐,是最為傳統的一種。筆者小時候老喜歡在豆腐作坊里玩耍,看做豆腐的阿姨先是不斷往石磨里加黃豆,吱吱呀呀的就將黃豆磨成雪白豆漿;然后用洗干凈的布過濾掉豆渣;豆漿則倒入鍋中煮沸,一段時間后就再倒入一碗調好的“佐料”,攪勻后就能看到豆漿慢慢凝固變成豆腐花,這時候舀一碗出來加點醬油小蔥就好吃的很;這時候快速把豆腐花放入定型容器最后用木板一蓋,等幾分鐘掀開就可以賣給往來的客人。
然而這種小作坊式的生產在環境衛生、制作效率方面總有些不足,因此進入近現代后,有關水豆腐的現代生產設備不斷涌現。磨漿機、甩漿機、壓干機、豆腐機等設備不僅提高了豆腐的生產效率,還將生產過程控制的更為精準,豆腐得以標準化生產。拿全自動智能豆腐機來說,這種設備集磨漿、過濾、煮漿等流程為一體,可實現豆腐的自動化制作。其中壓制時候采用螺紋旋轉壓制,能夠在不傷害豆腐的前提下,壓出形狀大小統一的豆腐。
內酯豆腐:封切機延長保質期
內酯豆腐伴隨著新型凝固劑出現。傳統南方豆腐以石膏粉為凝固劑,北方以鹽鹵為凝固劑,進入現代后人們發現將葡萄糖酸-δ-內酯做為凝固劑,不僅在豆腐出品率及豆腐產品質量上有明顯改良,相較前兩種凝固劑還能夠減少環境污染。
與水豆腐相比,內酯豆腐不經過壓制,因而含水量極高,且豆腐容易破碎。因而內酯豆腐通常被置于包裝盒內進行出售,不像傳統豆腐可以直接切制,分塊售賣。這一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包裝機械,如封口機、灌裝機等。拿封口機來說,封口機通常使用發熱盤使塑封膜緊緊粘貼在豆腐盒壁上的同時切斷塑封膜。當前為了延長內酯豆腐的存儲期限,不少企業采用真空包裝設備對內酯豆腐進行包裝,通過置換包裝內部的氣體,削弱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從而延長內酯豆腐保存期限。
凍豆腐:冷凍設備催生出現
凍豆腐在傳統豆腐生產完成后用冷凍設備進行處理,即可生成。這種豆腐孔隙多、彈性好,需要冷凍存儲。如今這一品類隨著火鍋的火爆發展在全國各地均有出現。生產凍豆腐需要使用速凍設備。當前我國速凍設備包括隧道速凍機、液氮速凍機等多種類別,在速凍時間方面有較明顯區別。凍豆腐的生產通常只需隧道速凍機生產即可。隧道速凍機設備自身體積較大,能夠實現大量物料的速凍,其中傳輸帶由網帶組成,豆腐速凍時候不易粘連。
除此之外,像千頁豆腐雖然也有豆腐名號,形狀與豆腐極為相近,但口感與傳統豆腐全然不同。它是由大豆分離蛋白、淀粉、食用油、高彈素添加劑等材料混合,蒸制而成,與豆腐的營養成分相差較大。那么你還想知道哪種豆腐的生產工藝及使用的生產設備呢?在下方留言告訴筆者吧。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