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政策越來越向著扶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健康產業的方向在走。其中新藥研發是我國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但是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資金投入巨大的過程,“現在研制一個新藥需要花費至少十年時間”,有行業人士說。
筆者獲悉,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其在醫藥研發方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用人工智能夠提高尋找藥物小分子的概率,從而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有專家表示,雖然用人工智能來幫助研發藥物現在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但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幫助醫藥領域實現革命性進步。
近日有消息稱,瑞士研究人員新開發出一種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確定藥物分子結構的方法,比現有方法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制藥行業開發新藥物。
以人工智能促新藥研發,如今在我國深受關注。據了解,對于利用人工智能研發新藥領域,一些企業也正在積極布局。如近期晶泰科技完成4600萬美元B+輪融資,用于加速晶泰科技的業務擴展與智能藥物研發平臺的建設,幫助其技術在更多藥物研發領域實現應用。
新一輪融資后,該企業將重點部署人工智能算法在更多藥物研發關鍵環節的落地。為在更廣闊的化學空間進行新藥發現、預測藥物關鍵性質、以及藥物開發后期流程的優化,提供新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
我國大健康產業正處于探索階段,產業規模非常龐大,每一個細分板塊均有龐大的市場。大健康產業是一塊大蛋糕,不少資本入局,規模越來越大。在國家人工智能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加持下,人工智能在新藥研發方面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前景。“鑒于未來人工智能對新藥研發的支撐日益加強,產業前景非常廣闊”,有業內人士說。
據悉,以人工智能促新藥研發,上海將發布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方案。“為了實現張江科學城的建設,尤其促進張江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最近上海市也在積極出臺一些政策,其中就包括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方案,該政策不久將會發布。”有業內人士透露。
專家表示,在當今生命科學第三次革命的大背景下,出現了基因編輯技術、CAR-T細胞治療技術、腫瘤免疫療法、3D打印技術制藥等新的生物技術,它們領軍藥物研究出現了很多新的蓬勃發展的前沿。這其中,生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就是一大關鍵技術,人工智能會是藥物研究領域下一個非常巨大的發展機遇。
新藥研發有“兩個十”之說,即十年十億美金。不僅如此,藥物研發的成功率不高,在研發階段還沒有銷售收入。近年涌現的人工智能+醫藥研發,直指了以上痛點。人們試圖用人工智能技術,讓醫藥研發少繞些彎子,給研發過程節約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業內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能夠給醫藥研發帶來一個強大的“知識庫”,方便調動各個學科的知識。同時AI技術可以運用大數據,對這些化合物進行“虛擬”篩選。即不做實驗,而是利用數據庫做分析,大大加速研發進度。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