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5月18日在德國萊比錫表示,作為實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自主目標的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將進一步優化交通能源消費結構,推動交通用能“綠色革命”。
戴東昌當天在萊比錫舉行的國際交通論壇部長圓桌會上作出以上表示。
在致辭中,戴東昌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和機動化進程促進了交通運輸持續快速發展,也對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發展與減排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交通運輸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據戴東昌介紹,僅過去五年間,中國中央財政加大對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支持的累計投入資金便達到32.5億元人民幣,共確定了26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130個節能減排示范項目,顯著提高了行業節能環保意識,初步形成了行業綠色發展的新格局。以2015年與2005年相比,中國營運車輛和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15.9%和20%。
2015年12月通過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中國此前向聯合國提交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亦已確定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的目標。
對此,戴東昌表示,中國交通運輸部已制定相應的節能環保發展規劃與多項專項行動方案,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節能環保頂層設計。他具體闡述了中國在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的三大努力方向:
首先,中國將把結構性優化和調整作為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并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等。
第二,中國將把挖掘技術節能潛力作為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關鍵之舉。進一步優化交通能源消費結構,推動交通用能綠色革命。
第三,中國將努力構建低碳交通運輸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委托第三方治理等市場機制在行業內的應用。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標準和法規體系等。
“中國交通運輸部愿和各方一起努力,為推動低碳交通運輸發展、實現全球減排目標做出新的貢獻。”戴東昌說。
由經濟合作組織(OECD)主辦的國際交通論壇每年于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舉行,今年的主題是“綠色和包容交通”。中國從2012年起作為國際交通論壇正式成員派出代表團與會。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