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頻繁出現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問題,首先要加強社會各界對學校食堂的監管,當前明廚亮灶工程就是這一監管的體現;學校在提升食品安全方面則可以嘗試購置凈菜,利用中央廚房齊全的食品機械避免人工在購、洗、切方面做手腳;面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出現多因追逐高利潤的現象,可以嘗試引進炒菜機器人這類設備降低生產成本。
今天早上一來就聽見公司里一片憤慨,湊近一聽才知道是在說熱搜上上海某國際學校的事情。
“現在的學校真是沒良心,長綠毛的番茄也進!一年學費還要10萬。”
“我天,我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那不是還得時不時去他們食堂考察?”
“幼兒園也不安全,上次安徽還是哪里,有三家幼兒園不是被曝出來速凍煎蛋、大米長蟲……而且那些心里有鬼的學校進都不讓你進廚房的。”……
公司里多數是些家里有小孩的,一說起學校食品安全問題顯得尤為義憤填膺。聯想到自己上學時候廣為流傳的菜蟲當蛋白質的笑話,不由感慨學校食品安全這一問題由來已久。
明廚亮灶工程需快速布局讓監管更到位
實際上,自2014年國家食藥監管總局部署開展明廚亮灶工作后,不少地區將明廚亮灶工程帶入學校,通過在學校加裝攝像頭,并實時上傳視頻數據的方式加強學生家長、監管部門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管。
像山東招遠就在今年開展了“明廚亮灶”和“快檢進校園”活動,目前不僅實現全區域中小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還固定利用食品快檢設備每周對學校重點食品原料品種進行快檢;福建石獅緊跟國家食藥監總局推廣明廚亮灶的步伐,在2015年就開始在人群密集的學校食堂實行“明廚亮灶”,當前已完成該地所有公辦學校食堂的云攝像頭覆蓋;此外,廣州茂南、貴州桐梓等多地也在大力推進學校食堂的明廚亮灶工程。
明廚亮灶工程的公開特性保障了學校食堂生產制作過程中的監管,勢必將進一步提升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
購置凈菜引進炒菜機器人提升利潤有他法
分析學校采用霉變食物制作菜品、廚房空間臟亂差的原因,利潤、對下屬工作人員管理力度不夠在其中占比甚多。在各地紛紛推行明廚亮灶的當下,學校該如何不斷改進順應求變?部分學校正在嘗試使用機器換人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
機器換人分為兩種,一種機器換人是指在學校配備機械設備進行食品生產,這種方式加快了食品生產效率,節約了部分廚師人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校食堂利潤。當前學校多配置炒菜機器人進行食品制作,像江蘇南京、山東青島、湖北武漢等地均嘗試引入炒菜機器人進行菜品炒制。這類炒菜機器人通常應用人工智能控制炒菜鍋的運行,無需廚師大力翻炒, 幾分鐘就能出爐一鍋菜品,在相同的時間里增加了菜的品種和數量,提升菜品制作效率。并且這類機器人通常采用電腦溫控技術,炒菜無明火,廚房沒油煙,減免了油煙處理這類設備的配備,降低了成本。
另一種是使用中央廚房進行菜品粗加工制作,主要能夠保障學校食堂的干凈衛生。中央廚房中的設備齊全,在果蔬肉品入廠前有條件使用食品快速檢測設備等進行農藥殘留檢測、重金屬檢測等,隨后的清洗機、切割機、真空包裝機、打碼機等將蔬菜制作成半成品,隨后用冷鏈設施運送給學校。這種方式減免了學校食品生產中需要與大量工人進行接觸的部分。只需將冷鏈運輸過來的菜品進行炒制即可,對優化食堂內部環境,避免工作人員不夠認真方面有巨大作用。據天津學校調研顯示,這種方式能讓人力成本節約近四成,減免菜品的購買、清洗、切制后,食堂的清潔衛生度也有極大提升。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但現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蔓延到學校,使得孩子的食品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對于這一問題,從監管方來說,當前多數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要保障監管其中的食品安全還需加快明廚亮灶步伐;而對學校這類生產單位來說,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多是由于生產企業過渡追求利潤產生的,推進機器換人能從另一方面降低成本,提升利潤。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