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但是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如何讓傳統工藝搭上食品加工設備賦予其新的“生命力”,走向現代化、走向未來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傳統工藝與現代設備的結合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迎合新時代市場的消費需求,讓食品生產煥發新活力。
釀醋工藝和現代化設備相結合
據悉,一條設計年產1000噸醋,且傳統工藝與現代化設備相結合的生產線建成投產。筆者了解到,采用了特殊的生料制醋工藝,就是將原料高粱不經過蒸的環節,直接進行醋酸發酵,這樣不僅減少生產工序、降低勞動強度,同時節省能源、廠房,產品質量穩定。不過,生料制醋雖少了高溫蒸的環節,能更多地保留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但對環境、設備及工藝的衛生標準提出高要求。
為此,在釀醋發酵環節,就需要專業的發酵設備,其帶有攪拌、清洗裝置,避免人工攪拌、清洗不便帶來的污染,同時采用了無菌系統,有效地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大大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和純正口感。另外,全封閉設計確保料液始終處在無污染的狀態下混合、發酵,確保釀醋的環境、安全衛生等條件符合要求,滿足市場需求。
傳統技藝與現代設備實現統一
據了解,有企業專門研制了用于烤鴨的微電腦烤爐,把傳統工藝和人工積累的經驗,通過電腦代替人腦,進行時間、溫度的操作、控制,實現烤鴨的標準化和自動化,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保證烤鴨口感風味統一。還有青磚茶的制作,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傳統的手工工藝在生產流程中實現了有機統一,通機械動力替換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又保留了核心技藝,效率和產能都得到提高,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傳統肉類烹飪工藝與現代包裝技術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肉及肉質品的要求從“有的吃”到“吃的安全”、“吃的豐富”,如何保證肉類食品健康、安全與多元化,這也是加工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對于即食類肉制品,消費者在重視其“安全、健康、方便”等的同時,開始看重產品的新穎度、個性化與多樣化。
目前,有企業在進行市場調查后研發推出“豬排”、“御品四喜丸子”、“梅菜扣肉”等預制菜,并且將傳統肉類烹飪工藝與現代包裝技術進行結合,消費者只需要經微波爐加熱后即可享受到色香俱全、工藝復雜的新鮮菜式,很好地迎合了當下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企業通過“自我革命”,不僅牢牢把握了肉類產品行業發展新動向,更通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逐漸抓住了未來市場的主動權,也將在肉制品行業發展中走的更遠。
傳統食品業搭上自動化技術
從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的粽子到中秋的月餅,在當今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時代,傳統食品承載著節日文化的同時,也給食品加工業提供了發展契機,那么,如何讓傳統食品業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車呢?據有關人員指出,倘若月餅的外觀與包裝是科技元素的表象,而月餅的生產方式就是自動化技術應用的表現形式。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流動性大,“招工難”和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升,各種自動化生產線隨之遍地開花,粽子、月餅生產線也不例外。不少知名的粽子加工企業在堅守百年匠心的同時,不斷傳承和創新粽子的品種,將傳統特色食品玩出了新花樣。另外,從淘米、拌米、上料,到粽葉清洗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一只粽子需要30多道工序,再有9個手工動作配合完成。可以說,一方面保持傳統手工工藝,另一方面企業也在積極嘗試智能生產,將老字號推向高度自動化的發展新階段。
小編結語: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以及自動化技術不斷深入發展,保留傳統工藝制作食品想要在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利用現代技術、設備加以輔助升級,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才能讓傳統工藝在繼承中發揚光大,企業才能走的更遠!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