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閃亮出爐,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路線圖清晰地浮出了水面,機器人對國民經濟尤其制造業升級驅動與體格武裝作用更為飽滿地凸顯了出來,又一個全新的巨大產業空間即將打開。不過,在暢想未來美好愿景的同時,不可忽視我國機器人產業較為粗糙的現實。但此次借著參加2016中國(昆山)品牌進口交易會(CIE),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帶來了備受矚目的“本土機器人”軍團亮相智能制造展館,無懼和世界著名機器人生產廠家同場競技。
享受政策的優化,無懼和國外企業競爭
2015我國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長三角、珠三角等制造業優勢地區正快馬加鞭進入“機器人時代”。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在本土機器人銷售市場的占比中,我國自主品牌僅占28%。守著最龐大的機器人市場,國產機器人卻并沒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目前,“洋機器人”產品無論是在展場還是市場中都是主角,國產機器人僅靠價格優勢還難以獲得市場主導地位。
“雖然和國外機器人比還有差距,但是我們的企業也有自己的優勢。”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昆山公司的張文光副總經理用自己的經驗告訴記者,在幫助企業進行資源整合、自動化改造的時候,都需要了解客戶的行業和工藝。比如像藥品、食品行業,他們在傳統工藝上都存在一個“保密”的問題,以防止核心工藝外流。出于這種顧慮,也正是類似的產業鏈遲遲沒有進入自動化生產階段的根結之一。“以前,是國內缺乏這樣的技術,現在技術改造逐步成熟,我們有能力幫助本土企業進行自動化升級。而HRG作為國資背景、具有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比起國外企業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HRG都已經出具過幫助藥廠、食品廠自動化升級的改造方案。”
瞄準新興行業,開拓新市場
當前,國產機器人產業存在先天劣勢:一方面,國外機器人制造行業已經在汽車和一般工業領域先行一步,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且相當成熟;另一方面,我國的自動化發展起步晚,困擾我國機器人行業發展的瓶頸在于減速器、交直流伺服電機和控制器這三大核心零部件無法自給自足。盡管國內對機器人用減速器的需求潛力巨大,但目前國內市場仍被外資品牌占領,全球75%的精密減速器市場都被日本壟斷,國內只有少量的產品投放市場。
在技術的差距和成本的壓力下,就倒逼國內自動化裝備企業另辟蹊徑,尋找適合當前自身發展的道路。張文光副總經理介紹到:“比如有些行業對減速機的精密度要求沒有那么高,就可以嘗試用國產成品代替;或者瞄準新興行業,開拓新市場。HRG之前就已經成功用自動化升級幫助一家珠寶企業開拓定制服務,改變了傳統個性化雕刻原來耗時耗力的生產模式。”在攻克生產技術的同時,在國產機器人崛起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多種方式往前邁步,還有很多市場等待挖掘。
服務型機器人前景廣闊,機器人軍團空降CIE
這次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第一次參加CIE,也是第一次參加專業展會外的綜合性大型交易會。他們也期待通過本次進交會結交更多的新客戶,為昆山工廠作為華東產業基地,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做堅實的基礎。
Hocoma的Amero健康理念幫助患者采取主動,向恢復健康邁進
此次HRG帶來現場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非醫療康復機器人Amero系列。這款機器手臂是一臺獨特的上肢康復訓練與評估設備,具有強大的可持續治療理念,適用于遭受中風、外傷性腦損傷或者神經障礙后出現手臂部受傷的患者。哈工大代理的這款瑞士Hocoma產品,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著名F1賽車手舒馬赫在傷后修復階段也是使用的同款產品。哈工大經過調研發現,1000家三甲醫院只有10%有康復科,而這10%中又只有10%擁有自動化康復設備,雖然昂貴的價格讓醫院望而卻步,但這個市場其實大有可為。哈工大計劃未來2-3年內能從目前參股瑞士公司發展到將此系列康復機器人逐步國產化。
目前,哈工大的無人機代表了國內最領先技術,產品涉獵飛行訓練、農業、民用等領域。涵蓋多旋翼、固定翼兩大類別,這次他們攜帶了幾款干貨空降CIE展臺。另外,還有美女機器人和葉問機器人兩款迎賓導覽機器人一同亮相,張文光副總經理介紹到:“服務性機器人并不只是SayHello的作用,他們可以實現周邊訊息查詢、交通路線導航、叫車、售賣等多種功能,可廣泛運用在酒店、賣場、機場等地,實現O2O線下平臺,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葉問”機器人是HRG為客戶打造的定制產品
結語:按照國家產業目標,到2020年,中國計劃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并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絕大多數企業目前還是“全進口配件+自行裝”模式的拼裝組合,只有在核心零部件研發取得實質性突破、同時立足高校人才培養和項目孵化才能真正把握住機遇,只有落地才能走得更穩。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