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諾和諾德等多家醫藥巨頭紛紛宣布裁員。業內認為,就中國市場而言,醫藥外包和兩票制是造成跨國藥企裁員的重要因素。
據悉,自兩票制推行以來,醫藥代表合規性一直備受爭議,不能再承接銷售任務的醫藥代表們經常被列入裁撤名單。
而醫藥外包這一在國外發展起來的業務,近年來在我國也不斷成長。據了解,醫藥研發生產外包是根據新藥研發領域中客戶服務階段的不同發展起來,醫藥研發服務一般分為合同研發服務(CRO)、合同生產業務/合同生產研發業務,分別服務于新藥研發領域中的臨床前研究及臨床研究、定制化生產及研發服務等產業鏈中的不同環節。
其中,醫藥研發外包,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醫藥研發項目委托給醫藥行業專業的研發團隊來完成,用以省卻藥企的研發時間和精力。
業內表示,對于一些醫藥巨頭公司而言,可以將非核心的研發部分剝離給醫藥外包,從而更加聚焦于核心重磅專利藥的研發。醫藥外包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跨國藥企裁員可能與這也有一定的關系。
筆者注意到,近日,輝瑞制藥中國就外包職位進行人才招聘。業內認為,我國因具有研發成本優勢,以及享有政策紅利,國內市場有望加速發展,全球醫藥外包市場或向國內轉移。同時,醫藥外包行業正逐漸受到大型藥企的重視和支持,并且對于外包人才方面的需求也將持續擴大,這與相關政策的引導有著一定的關聯。
9月21日,我國《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對外發布。其中規定,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業內認為,該政策規定其實也間接鼓勵了醫藥外包行業的發展。因為從國外創新藥市場和藥物外包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兩者關系十分緊密。在當前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逐步走進創新藥大時代,未來勢必將推動醫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的發展。
另外,隨著國內新藥上市速度的加快,以及醫保調整帶來的影響,當下我國藥企會更加關注研發情況和生產效率。同時,跨國企業及行業龍頭公司也會強烈提升自身效率的訴求。業內預計,未來5-10年內都是我國醫藥外包行業的黃金發展時期。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