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工程集團西門子宣布,將在德國裁員2900人,作為公司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西門子表示,這些措施旨在提高其電力和天然氣部門以及流程工業和驅動部門的競爭力,同時節省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德國西門子裁員的背后,影射的是傳統制造業承壓,而中國制造業正在雄起。據德國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約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的質量20年后會更好。
以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為例,制藥設備是直接與藥品接觸,造成藥品生產差錯和污染的重要因素。資源設備是否符合GMP標準,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的質量。
過去,我國的制藥裝備行業不僅起步晚,技術薄弱,長期以來基本處于依賴進口的昂貴設備,仿造的階段。據了解,到了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制藥機械設備仍然滿足不了當時國內制藥工業發展的需要,處于落后的狀態。直到1978年,國家成立醫藥管理局,并成立機械制造處后,提出了實現制藥機械設備國產化,同時對現有老產品進行結構改進,提高性能指標、提高電子自控水平的目標。
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的制藥機械實力逐漸提高,藥機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藥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并且制藥機械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國產藥機企業也能開發出一批較好水平的制藥機械設備,但整體而言還存在“大而不強”的發展瓶頸。對比國外的制藥裝備,如德國,基本能實現密閉生產、高效率、多功能、高自動化水平、連續性生產,并且裝備的聯動性、配套性較好,設計合理。
因此,目前我國雖然已經成為制藥機械大國,但離成為制藥機械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應從強化基礎科研、引領制藥裝備走國際標準路線、加強“工匠精神”、抓住智能制造趨勢,利用“一帶一路”政策、參與藥機展會等方式,緊握機遇,進行更好的突破。
據了解,當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制藥機械博覽會趨勢火爆,每年都有很多的藥機展會供業內交流。面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藥機企業應提早樹立危機意識,利用藥機展會良好的平臺,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與技術。并立足長遠,努力培養企業品牌,提高企業價值。
另外,國內領先的制藥裝備制造商對于我國藥機設備行業而言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國內的藥機企業,如楚天科技,利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成功研制了部分智能醫藥生產機器人及其生產線,正向打造醫藥工業4.0智慧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EPC服務商轉型。并且,楚天近年來與德國等一些知名的制藥裝備企業,如德國Romaco Holding GmbH進行并購合作,有利于拓寬產品系列和拓展市場區域,完善業務結構,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總的來說,我國的制藥機械設備行業近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無論在技術、人才或者產品領域都有一定的突破,而對于藥機企業而言,不僅代表著藥機行業,更是中國制造業的一部分。藥機企業的進步,也將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一份力量。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