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成規模到規模龐大,從依賴進口產品到實現國產,從起初的不到10家到現在的幾千家…..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近年來獲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大而不強”是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目前的發展窘境。
原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協會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石青表示,過去制藥機械在機械工業里算不上一個行業,如今做大了規模,形成了制藥機械行業,我國成為制藥機械大國,但還不是制藥機械強國。
那么,我國該如何從制藥機械大國走向制藥機械強國呢?藥機企業應該怎么做?石青女士給出了六大建議,筆者加上自己的理解,現整理如下。
強化基礎科研 研發創新產品
石青女士表示,基礎科研一直是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的薄弱環節,導致新產品的研發長期處于跟跑的狀態。
藥機設備企業只有加強基礎科研,才能更好地理解GMP內涵,從而緊緊圍繞藥品的生產工藝,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
標準質量工作應與時俱進 保證藥機設備質量
各行各業要想穩定發展都需要有標準。當前大數據、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并與各行各業不斷融合。在制藥機械設備行業中,應做到標準與質量工作與時俱進,提高標準指定的質量與實施力度,從而保證藥機設備質量。
同時,藥機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將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引導制藥裝備國際標準的發展趨勢。
此外,“質量過硬”是由大轉強的根基。藥機行業應該弘揚工匠精神,提高產品的制造與服務質量。
加強品牌培育 走高質量、高效益之路
當前,我國藥機設備產品多、規模大、產量高,但是擁有國際知名品牌的藥機產品幾乎沒有。
石青女士認為,我國的藥機企業應該實現從產品生產向品牌成長方向的轉變,增強品牌培育意識,提高品牌建設能力,走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道路。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完成“由大向強”的轉變
據悉,在國外推崇工業4.0的背景下,我國制藥裝備行業因起步晚,發展緩慢等原因還處于工業2.0補課階段,要想升級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趨勢。石青女士表示,實現智能制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企業要根據具體情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只有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才能完成由大向強的轉變。
順應“一帶一路”戰略 加速交流與溝通
五年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取得了豐碩成果。
石青女士表示,響應國家的號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是我國制藥裝備企業發展的新機遇,加速交流與溝通是藥機企業當下切實可行的工作方向。
立足長遠 積極參與藥機展會
近年來,制藥機械博覽會對藥機企業的宣傳、產品推廣等作用不容小覷。當前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藥機企業應立足長遠,積極參與國內外的藥機展會,利用國內外同行信息交流的溝通平臺,促進業內交流,主動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進一步推動我國藥機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