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醫藥行業發展現狀來看,無論是藥品招標、醫保控費,還是一致性評價、環保政策,都將促使制藥企業對旗下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從而適應市場需求。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制藥企業在無法適應調整,在自身改革跟不上的情況下,選擇賣廠或者尋求合作的困境。
若成功了,這些制藥企業可以繼續發展;而若失敗,企業必將出局,甚至徹底不干。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這輪大洗牌中,國內藥廠或只剩下1000家。而對于社會各界給予高度重視的制藥設備行業來說,其也會受到洗牌大戰帶來的巨大影響。
據悉,2018年至今,已經有12省的140家藥品生產企業的《藥品生產許可證》被注銷。目前,醫藥行業的洗牌大戰仍在繼續。制藥設備企業在新一輪的洗牌戰中生又會面臨怎樣的態勢呢?
制藥設備行業是藥品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新一輪的洗牌戰,專家表示,中國制藥設備企業的實力在不斷提高,但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就是同類產品生產企業往往多達十幾家、幾十家,甚至是上百家。不僅如此,企業間的生產標準不統一,總體水平參差不齊。
而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以精簡化為主,再加上受到制藥企業洗牌戰的影響,產品重復度高、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制藥設備企業必將有被淘汰的風險。
除了上述原因,業內人士還認為,國產裝備制造水平,只能滿足某些環節,且很多情況下難以提供整條生產線的配套生產,利潤高的部分常常被海外企業瓜分。另外,國內藥品企業生產管理意識落后,主動改善生產線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的意識不足。這種情況下制藥設備企業若還未有相關的實際行動,最后也只能成為淘汰隊伍里的一員。
其實,不只是洗牌戰,2016年以來,國家的相關政策,包括營改增、兩票制、醫用耗材降價等政策都在促使行業洗牌加速,很多制藥設備企業都已采取措施應對。
比如在國家鼓勵的高端制藥設備國產化的政策支持下,一些企業以生產高端制藥設備為主,大力引進技能型、研發型的高科技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為制藥設備向高端轉變提供雄厚的人才儲備。
而有實力的藥廠也越來越不考慮低價制藥設備中標了,也就是說制藥企業正在向高端邁進。這也為制藥設備企業更加明確了生產和研發方向:低端、沒有實力的產品制藥企業并不會青睞,高端、有實力的設備產品才是制藥企業的選擇。
除此之外,行業監管日益嚴格也是一大態勢。業內人士分析,行業內規范化的制藥設備企業有望強者恒強,因為從前些年以來,國家就開始加大對制藥設備行業的檢查。生產經營不規范的企業會逐漸被清理出市場,而經營規范的龍頭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總體而言,醫藥行業的洗牌大戰將持續較長的時間,而且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被淘汰出局。受此影響,制藥設備企業面臨的局勢也不太樂觀,不僅制藥企業將會提出更高、更為嚴格的設備要求,整個行業的發展隊伍還會日益精簡化。
因此,對于制藥設備企業而言,所要做的就是要引入新的觀念和理念,用當下市場化運作模式去推動企業更好地向前發展;要深知現下以及未來的行業趨勢,做好準備,積極調整發展策略,為市場、為制藥企業、為患者投入更多、更先進的設備產品。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