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看到了評選活動,即“2018年度中國腐竹十大品牌評選”。此次活動受到50多家網絡媒體廣泛關注,共享品牌盛宴。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十大腐竹加工企業之所以獲此殊榮的原因中,其中包括傳統工藝融入了現代科學技術,不僅提升了腐竹的色香味,還推動了產品朝著規范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
腐竹是我國傳統的大豆制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有的地方腐竹又叫腐皮、豆腐棍、豆棍、豆筋等,人稱大豆中的“黃金”,因為它是將豆漿經過加熱煮沸后,挑出表面形成的一層薄膜,再經干燥或者烘干而成,可以說是豆漿中精華部分集合而成。那么,腐竹是如何加工的呢?腐竹生產安全、衛生嗎?腐竹加工技術、設備有什么優勢?
通過上述評選活動,筆者了解到,有企業生產的優質腐竹,需要選擇上好的大豆作為原料,之后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產設備的相結合,經過清洗、浸泡、磨漿、過濾、制漿、煮沸、冷卻、干燥、檢測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所用到設備包括磨漿機、過濾設備、腐竹機、熬煮鍋、干燥機等,食品安全、衛生都達到國家標準,且腐竹烹飪時久煮不糊,品味時鮮嫩且富有彈性。
此外,為了保證腐竹生產免受微生物污染,也有企業不惜成本投入大量資金,改造生產環境,采用無菌化生產車間,保證產品品質安全,同時采購日本先進設備,如超微粉碎機,超微粉碎技術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細膩度,還可以使大豆小分子蛋白易于人體吸收。另外,建立先進的檢測儀器的標準化驗室,原料采集到加工生產,再到包裝存儲、運輸,各個環節都建立起了嚴格的操作規范,保證腐竹質量安全。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直被稱為“豆黃金”天然腐竹,只采用頭道原漿的前三層,若是單純依靠傳統工藝,就會對原漿的利用率不高,而利用先進的超微粉碎技術,可使大豆中的蛋白質分離,以提高原漿的利用率,同時大豆被超微粉碎成小分子蛋白,加工成的腐竹,口感細膩,營養豐富,易吸收。
除了先進的超微粉碎技術,在腐竹生產加工中,腐竹機的應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在腐竹加工過程中,非常耗費時間、體力以及受氣候條件影響的環節,就是制皮、烘干。傳統制皮主要依靠人工從原漿表面形成一層薄膜挑出,對工人制皮技術要求較高,挑皮較快,腐竹難以成型,反之,則生產效率低,難以滿足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的需要。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全自動化的豆腐衣設備可以實現自動噴漿、起皮、定型、烘干等,基本上實現自動化運行,不僅解決了雙手,完全替代傳統手工挑皮的技巧而又繁重的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還能夠保證與手工制作的腐竹口感接近,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工操作帶來的細菌污染,確保加工的產品安全、衛生。
總的來說,好的腐竹色澤金黃、久煮不糊、口感細膩、營養豐富,且產品質量安全有保證。通過“2018年度中國腐竹十大品牌評選”活動,筆者看到了,在傳承和發揚腐竹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產模式,如采用先進的超微粉碎技術以及全自動腐竹生產設備,締造出豆制品中的“黃金”,使腐竹加工企業創新爭優,朝著標準化、規范化、機械化方向前進,也推動了腐竹產業可持續發展下去。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