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顆粒是將中藥飲片采用煎煮、濃縮等技術制備成顆粒狀物質,與傳統中藥飲片相比,其不需要煎煮,直接開水沖服即可,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收入34.9 億元,,毛利20.4 億元,凈利潤6.3 億元,配方顆粒呈現加速增長趨勢。
據了解,近年來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均在30%以上,已達到180多億元。以紅日藥業為例,中藥配方顆粒的毛利率水平為75%左右,遠高于中藥飲片的16%~18%,凈利率達到25%~30%,遠高于飲片企業的5%~10%。
隨著政策的扶持,以及中藥配方顆粒自身的優點,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一直保持著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市場份額巨大。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市場前景比較廣泛,但行業仍面臨著標準不統一的發展難題。據了解,目前尚無中藥配方顆粒的國家標準,只有部分省市出臺了一些地方標準用于省內監管,這點也為中藥配方顆粒的鋪開帶來不小的阻力。
“標準難以統一,這也將會導致中藥配方顆粒質量參差不齊、良莠不分,療效無法保障。”有業內人士表示。另外有專家表示,中藥配方顆粒標準難以統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醫生和患者對中藥配方顆粒的信心。從整體來看,這將會影響該行業的發展。
為推動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更加健全的發展,筆者獲悉,近年來我國對于相關標準建設也越來越重視。如《“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有明確規定:系統研究100種中藥材配方顆粒提取工藝和質量標準研究,進行配方顆粒生產在線質控研究,形成全國統一的生產工藝及檢驗標準;開展20種經方水煎煮、配方顆粒組方、整方顆粒的有效性、安全性評價,驗證中藥配方顆粒組方與傳統“共煎”湯劑的療效一致性;開展30~50個臨床常用經典名方標準顆粒制備與標準研究,建立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的生產過程和參數控制體系,形成穩定的市場供應能力。
想要實現對中藥配方顆粒的統一監管,建立統一的質量標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同時,中藥配方顆粒作為一種特殊的中藥飲片加工產品,不同的生產工藝也會對產品產生巨大的影響,除了加強生產過程的監管外,統一生產工藝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屬于中藥新型產業,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市場前景廣闊,目前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放開,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積極拓建產能,鞏固市場地位。因此,加強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化建設至關重要。據悉,如今相關生產企業也積極參與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建設。
如據某企業負責人表示,針對藥典委《中藥配方顆粒標準技術要求》,公司正積極參與配方顆粒國家質量標準的撰寫與制定,并已完成部分品種。另有企業介紹,公司已經完成100多個中藥材標準湯劑的研究,56個待申報的配方顆粒行業標準。“公司大力投入中藥配方顆粒標準的制定符合國家對該行業的定位和發展規劃,為本集團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