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零售企業申請了一項技術專利,該技術可用于構建利用區塊鏈技術的自動機器人,通過使用“區塊鏈密鑰”進行認證,數據主要取自分布式區塊鏈數據庫。可見,區塊鏈技術在交付機器人方面也有了應用優勢。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為了實現食品安全來可查、去可追、責可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不少地方都在積極建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比如南通、廈門、舞鋼、前旗、安慶、許昌、信陽等等,而RFID技術在食品安全追溯平臺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筆者了解到,RFID技術主要體現在產品信息的采集,其主要是利用特定的電子標簽與擬跟蹤的產品相對應,以隨時對產品的相關屬性進行信息跟蹤、追溯與管理。再加上與物聯網信息服務技術的結合,實現食品從生產加工到物流配送到銷售整個供應鏈各環節的實時數據采集,實現對食品的有效監控、追蹤,以及對產品的及時處理,避免問題產品流入市場。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是目前市場常見的減少問題產品流通的解決方案,也是維護企業品牌權益的有效手段。企業實行一物一碼溯源系統僅需通過掃碼便能跟蹤追溯這個物品的“前世今生”,與此同時物品(商品)的防偽、溯源問題便能得到根本上解決,掃碼便能追蹤源頭。
目前來講,“一物一碼”是產品溯源的非常好的方式,二維碼也是信息儲存承載的主要載體。誠然,這只是以簡單隨意的二維碼形式粘貼在產品上,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品溯源安全性問題,且該種溯源形式成本較高,目前普及率還比較低。倘若采用區塊鏈系統記錄和追蹤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的來源、加工、流通、交易情況,以上問題就變得輕松多了。
2017年,區塊鏈的概念逐漸為大眾所知,目前,區塊鏈的討論日趨白熱化,區塊鏈產業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據業內人士介紹,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可以在食品安全問題出現之前得到迅速解決。據悉,“鏈橙”從眾多區塊鏈行業應用案例中脫穎而出,將寫入《2017-2018中國食品追溯行業發展報告》。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是全球熱點,該技術能夠在“鏈橙”上應用,且項目在食品追溯領域落地非常令人振奮。筆者獲悉,該技術貼上了獨特的防偽標簽,可以實現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全程可追溯,為相關方提供追溯信息服務和管理決策支持,“鏈橙”的成功意味著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追溯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除此之外,甘肅定西市正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中藥材產業上的應用發展,加快探索“物聯網+區塊鏈”的商業模式,打通物聯網智能終端的信息采集與區塊鏈的數據鏈路,打造去中心化的、可信的食品防偽溯源生態,解決傳統溯源的痛點,實現農產品和中藥材種植加工過程可追溯。
其實,在食品供應鏈中融入區塊鏈技術已漸漸普遍,不少企業開始認識并實施這些基礎設施以實現其帶來的諸多好處,例如更高的食品安全和更大的成本節約,尤其在廣泛食品污染的情況下,現有系統可能無法快速地識別食品來源,而區塊鏈技術去能很好追溯食品污染源。相信,未來區塊鏈技術憑借著更多優勢在實現產品追溯、防偽以及保障食品安全上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