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食糖消費大國,我國食糖總產量僅次于巴西和印度,其中蔗糖是我國食糖的主要來源,占食糖總量的92%以上。甘蔗作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等西南部邊境地區,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我國甘蔗機械化發展進入快車道
盡管我國食糖總產位居世界第三,但多年來我國甘蔗進口量一直很高,由于基礎設施落后、機械化程度低、品種單一、經營分散、人工成本較高等因素,中國甘蔗產業整體處于較低迷的狀態。因此,提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對于提高當地農民收入、提高我國糖業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7年底,國家發改委制定了《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改產業〔2017〕2000號)實施方案,方案對未來三年的農機裝備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行了詳細明確的部署。在四項重點工程中,甘蔗收獲機示范工程占據一席,這與目前國家正在強力推進的蔗糖產業轉型升級相契合,更是對2017年7月份四部委出臺的《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的呼應,足見甘蔗收獲機在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中的短板亟需破解。
在今年4月份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18年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方案》中也提到了在蔗糖主產區實施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開展甘蔗生產機械化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研究,舉辦甘蔗機械化的現場演示、展示及交流研討活動。國家持續關注甘蔗生產問題,我國甘蔗機械化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據了解,甘蔗收獲環節是甘蔗生產過程中勞動強度最大、費工費時最多、成本最高的作業環節,而采用甘蔗收獲機械化技術可以大幅度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動力,提高工效,降低生產成本。據測算,1臺甘蔗聯合收割機配套2臺田間收集機,正常情況下每天可收獲甘蔗100噸以上,可提高工效40倍以上,按機收甘蔗95元/噸與人工砍收+機械裝載135元/噸(按人工每天收0.8噸,機械裝載15元/噸計算)對比,可節約成本40元/噸,畝產甘蔗8噸可節約收獲成本320元/畝。
發展問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雖然,近年來我國甘蔗生產機械化推進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中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由于我國70%以上的甘蔗種植在坡地和丘陵地帶,蔗地不規則、坡度大、機耕道路不完善、種植行距不一等,不適應甘蔗收獲機械化作業的要求;另外,由于傳統的小戶經營模式,甘蔗種植規模小且一地多戶,種植規模化程度低,不適應大型收獲機械進行規?;鳂I。
除此之外,我國甘蔗收獲機械裝備制造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收獲機產品投放市場時間較短,性能仍不能完全滿足丘陵坡地、雨季收獲等多樣化需求,有待通過實際檢驗進一步改進優化;另外機具產品標準不完善、缺少大型機具試驗檢測基地等原因,影響了新產品試驗驗證和企業研發創新。
因此,推進甘蔗生產地土地規?;洜I從而實現甘蔗規?;N植、加快甘蔗收獲機械研制改進并大力推廣是當前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點問題;另外,在農機補貼方面,可適當鼓勵對甘蔗種植、收獲等關鍵環節機具實行敞開補貼,給予重點支持。我國甘蔗生產機械化將迎來加速時代,相應的甘蔗生產機械也必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