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中國正在全力推進的電動車行業,也正在悄然改變著整個汽車行業。彭博商業周刊對比中國與世界各地以及注明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發展現狀,表明中國將成為下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的全球孵化器,但是后續還要看中國的汽車制造商能否在全世界占據主導地位,以及這個地位能否“守”得住。
在全球范圍內,汽車制造商和政府都在制定電動汽車的宏偉計劃,為取代世界上燃燒碳的轎車和卡車而融資數十億美元。但有一個地方電動汽車真正上路的數量是最突出的——中國。在中國,政府已經盡其所能地把中國建設成這場革命的領導者。其結果可能不僅是更清潔的空氣,還將會重塑全球汽車工業。
▼1、在中國發生了什么▼
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NEVs)銷量在2017年增長了約一半,而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則增長了約一倍。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首次超過100萬輛,而中國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并計劃到2025年銷售700萬輛。本土品牌包括吉利(Geely)和比亞迪(45.150, -1.15, -2.48%)(BYD),后者得到了美國億萬富翁投資者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支持。初創公司NIO正將自己定位為技術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特斯拉(Tesla Inc.)的頂級挑戰者。
▼2、 為什么中國全力推動其發展?▼
這是中國減少空氣污染計劃的一個關鍵部分。空氣污染是中國許多城市面臨的瓶頸。同時這也是為實現2015年巴黎協議中應對氣候變化而承諾的碳減排計劃。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電網三分之二的電力來自煤炭,而煤炭本身也會污染和排放碳。中國領導人還希望減少中國對進口石油的嚴重依賴,他們認為進口石油具有戰略脆弱性。中國政府去年發布的一項計劃設想,新能源汽車將構成中國未來的所有銷售增長。
▼3、 中國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從2019年開始,對零排放或低排放汽車的生產有更嚴格的排放規定和配額。對消費者來說,有10%的退稅以及來自省級政府的補貼。(兩者合并后總共削減了1.1萬美元,相當于新比亞迪e5轎車三分之一的價格。)中國在2017年花了大約10億美元用于補貼,但它正準備在2020年前取消補貼。
▼4、 中國以外的汽車制造商發展如何?▼
他們都有生產非汽油車的計劃。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計劃斥資700億歐元(合810億美元)在2030年前提供所有車型的電動版,其中生產成本大部分來自電池。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計劃到2023年推出20款全電動汽車。沃爾沃汽車將在2019年開始逐步淘汰僅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車。特斯拉在2017年年中推出了第一款中端車型Model 3,盡管它一直難以實現生產目標。
▼5、 其他政府給予電動汽車多少扶持?▼
美國消費者購買一輛電動汽車可獲得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不過一旦一家公司售出20萬輛,這項抵免就會逐步取消;特斯拉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和通用汽車(GM)也緊隨其后。其他國家包括挪威、法國和英國美國、德國和印度已經或正在討論終止使用內燃機(即燃燒化石燃料的那種)的新車銷售的最后期限。
▼6、電動汽車銷售對補貼的依賴程度如何?▼
大量證據表明,在美國在此之前,喬治亞州的銷售額一直在快速增長,直到該州在2015年6月削減了5000美元的稅收抵免。在取消激勵措施后,它們的月銷量從每月1400輛跌至不到100輛。即使在崇尚環保的丹麥,在政府宣布將逐步取消免稅政策后,2017年初的銷售額也下降了60%。
▼7、這一切都與價格相關嗎?▼
不完全是。就接受程度而言,電動汽車的范圍限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這項技術正在改進。Model 3的擴展版本一次充電可行駛310英里(500公里)。這并不比汽油驅動的汽車少多少,不過,用特斯拉最強大的充電器給一輛車充電,超過一半的續航里程大約需要30分鐘。至于費用,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估計,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成本將與天然氣等方面的競爭對手不相上下。
▼8、電動汽車能讓中國成為全球汽車中心嗎?▼
由于其龐大的規模和不斷積累的財富,中國看起來肯定會成為21世紀的世界汽車樞紐(2017年,中國的汽車銷量比美國高出68%)。問題在于,它的公司是否會像底特律三巨頭一樣,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占據主導地位。由于電動汽車行業正處于初級階段,以此帶來了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在開發電動汽車方面可能比汽油車更成功。韓國制造商已經展示了如何用高質量、價格合理的產品撼動汽車市場。
(審核編輯: phoeb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