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期,網易、阿里兩大互聯網科技企業相繼發布了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工業互聯網產品。不論是號稱“全棧一體機”還是在車間里寫出的代碼產品,兩大互聯網公司都把“開放生態”的特點擺在了顯著的展示位置。
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發布的《2017中國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概要》顯示,到2020年工業大數據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22億元,在行業應用中,預計到2020年工業大數據的占比將達到6.64%。基于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的發展,這一領域的巨大發展空間顯而易見。
7月31日,網易在杭州聯合浪潮發布了首款云計算全棧一體機。據悉,這款“瀚海”一體機是全球首款云計算全棧一體機,可支持5000物理節點。該款產品結合了浪潮在計算基礎架構的先進技術與網易云的專業解決方案,在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為傳統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云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浪潮集團副總裁李金表示,這種軟硬一體化的交付方式,能顯著降低基礎設施運維難度和提升交付效率,能快速幫助企業上云,構建互聯網化的云基礎設施。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小企業上云、信息化普及的時期已經到來,即插即用的信息模塊開發將因為費用的降低受到企業歡迎。與此同時,從微小的生產單元到整條生產線再到車間和工廠,企業的需求也多不相同。
本次云創大會網易還推出了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輕舟”、工業智能平臺等最新產品。
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透露,目前網易云服務了45萬家企業,通過各類企業應用連接了超過8億互聯網用戶。他表示,網易云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互聯網連接基礎設施,在幾乎所有企業都在數字化的當下,我們希望通過開放技術幫助企業轉型,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8月1日,阿里云也發布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基于該平臺,工業企業可以實現工業數據的采集、分析、挖掘、建模,并且快速構建智能分析應用。未來3年,阿里云將面向工業領域招募上千家生態合作伙伴,以實現智能制造成功案例的規模化復制,加速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阿里云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表示,工業大腦的目標是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幫助生產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與控制流的協同,提升產線效率,以自主可控的路徑實現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
目前,阿里ET工業大腦已經成功服務了協鑫光伏、中策橡膠、正泰新能源、攀鋼集團等數十個工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圍繞工業互聯網長期存在的自研開發還是購買服務的爭論,焦點集中于企業核心數據、技術是否自主可控等問題。
對此,汪源表示,軟件的代碼世界完全不同于硬件領域,只要它的代碼開源就可以實現可控。
阿里方面也表示,在助力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的過程中,構建開放的生態無疑是關鍵的一環。
據介紹,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將開放3大行業知識圖譜、19個業務模型、7個行業數據模型以及20+行業算法模型。同時,生態伙伴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編程,將行業知識、大數據能力、AI算法便捷地融合到一起,為工廠定制智能應用。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