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農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取消了農藥企業定點的概念,即只要符合新條例的要求以及國家相應的政策法規,就可以獲得生產許可,同時要求農藥企業遷入專業化工園區,自動化水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新的產品登記要求使得登記成本提高、周期加長。這也意味著我國的制劑企業將加速整合模式,資本薄弱、產能落后的小企業將會被淘汰。
從我國的農藥制劑行業發展情況來看,企業起步晚、門檻低、小而全,生產模式單一,面臨加工產品多、交叉污染風險大、自動化程度低的局面。雖然經過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已逐步形成行業特色和產業優勢,近年來也有些知名制劑企業的規模與品牌已經逐步走上世界舞臺。但大部分企業的設備、技術及經營理念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市場人士分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制劑企業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產業的并購、重組、升級、轉型將成為常態,因此這些企業如何才能處于不敗之地成為熱門話題。筆者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建立制劑工廠建設規范
國內制劑加工存在產品多而雜、廠房設計不規范、交叉污染防控意識及措施都很薄弱、生產效率低、投入少等問題。業內認為,針對這些突出的問題,可以結合跨國公司的先進經驗,在我國建立一套具有國際水準的制劑工廠建設規范,從而有效地規范行業管理,進一步提升我國制劑加工的整體水平。
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
除了需要先進的設備,制劑企業必須具備先進的管理模式。業內表示,新型工廠的管理體系建設包括生產管理、生產工藝、設備應用、生產流程、生產安全、產品質量、成本、生產效率等8個方面。
全面實現數據管控
當前是大數據時代,許多制劑企業已經可以實現數字化管理和生產的鳳毛麟角。制劑工廠若能實現全面的大數據管控,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操作造成的問題,并提升制劑生產的質量。
私人訂制成為主流
據了解,我國的農藥制劑產品多以小包裝為主,品規繁雜,但仍不能滿足很多特定的需求。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加快、耕作技術的提升,私人訂制模式將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總的來說,隨著大數據、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制劑的加工制造要求將更專一化、專業化。目前的制劑企業還只是在局部實現了數據化、智能化,如二維碼的應用、在線機器人等,但要全面實現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在國家新的政策調整和環境問題下,制劑生產企業只有按照標準嚴格生產,并抓住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探索新的方向,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在市場上得以立足。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