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是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實現全行業監管是醫療衛生界長期以來的呼聲,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是建設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近日,我國發布了《關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新時期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進行部署,提出建立嚴格規范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
該意見強調了通過機構自治和行業自律(如機構內或行業內的質量管理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來提高風險識別和管理水平,主動降低和消解影響民眾健康權益的不良事件,建立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形成統一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安全和費用風險監測評估網絡。
筆者獲悉,2017年,湖北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開發了醫療服務智能監管系統,并通過該系統支撐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的綜合監管,有力推進了本省醫療衛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如今湖北省醫療服務智能監管系統實現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大力聯通,由實時監管、決策支持和醫療機構電子監管檔案三部分組成。通過運行實踐,目前該智能監管系統基本具備了輔助糾錯、自動提醒、趨勢分析、精準點評、實時排名、風險預警、信息共享等功能,在五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監管對于降低用藥等風險具有重要意義,而實時智能監管對于這種安全系數的保障更是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據悉,除了湖北省在醫療智能監管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以為,廣東省也開始布局這一領域。
如2018年底前,廣東要完成全省醫院和醫師執業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執業醫師實施代碼唯一制,執業監管記錄納入對醫師的誠信評價。2019年底前,各市建立信息化監管平臺,實施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醫療質量、藥品、醫療費用等情況的實時智能化監管。
在監管領域上,統一醫療服務數據標準、數據采集范圍與上傳質量規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相互銜接、協同配合、聯動響應的監管機制,突出醫療服務質量安全、醫療衛生機構運行等領域是重點。
而醫療服務智能監管平臺與醫院HIS系統對接,規定了依法執業、不合理用藥、不合理診療、數據質量監控4個大項的28個規則。醫生在開具處方時,數據會同步上傳到智能監管平臺,如有違反規則的行為,平臺將自動報警提醒。此舉為醫生披上了“護身符”,旨在規范醫生的診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筆者獲悉,通過智能化監管的應用,湖北省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實現了“四個轉變”。即工作模式從“靜態”向“動態”轉變;監管手段從“人工”向“智能”轉變。改變了以往管;監督管理從“粗放”向“精準”轉變;業務范疇從“單一”向“綜合”轉變。智能化監管對于醫藥衛生行業綜合監管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