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劑是我國特有的藥品劑型,但近年來隨著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其藥品不良事件的報告數量明顯增加。據悉,近些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的嚴重報告中,例次數排名前20位的均為中藥注射液。《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顯示,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和口服制劑所占比例分別是54.6%和37.6%。
如今,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逐漸成為業內、患者和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隨著安全問題的頻發,中藥注射劑跌幅較明顯。有業內表示,中藥注射劑未來跌幅仍將繼續擴大,其中明顯的是原來用于兒童或感染患者的中藥注射劑市場萎縮,2018年預計下降幅度達到35%。
如華潤三九近日資料顯示,公司中藥注射劑占總體營收比例已下降,比例約8%;中恒集團在2017年年報中坦言,2017年血栓通注射液銷售量同比下降38.9%;麗珠集團表示,2017年第四季度起,受新版醫保目錄和藥占比的壓力,其主打產品參芪扶正注射液在部分醫院承壓較大,在2018年一季度,該品種出現了收入端24.7%的下降。
伴隨著等級醫院中藥注射劑市場份額下跌,筆者獲悉,近期政策方面對中藥注射劑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如國家藥監局正在加強中藥注射劑藥品說明書的修訂。數據統計,今年5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修訂柴胡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6月,通知修訂雙黃連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說明書;7月,先是通知修改注射劑型清開靈和益氣復脈說明書,后又要求修改血塞通注射劑、血栓通注射劑說明書,要求強調“兒童禁用”。中藥注射劑目前或正經歷發展的陣痛期。
那么中藥注射劑問題為何頻發?有業內表示,目前中藥注射劑中大約80%是在國家實施新藥審批辦法前開發的品種,當時研發水平和科技條件有限,生產工藝和質量研究不太完善,某些品種臨床試驗數據支撐力遠遠不夠。
中藥注射劑質量安全的提升,必須依靠生產技術及裝備的革新,需要企業進行大規模的集中投入才能啟動,國家應出臺政策鼓勵中藥注射劑企業積極開展再評價工作,并對項目和企業及時給出評價結論,促進再評價成果的臨床轉化效率。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制藥質量要求的日漸提高,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受限的政策也越來越趨緊,業內呼吁,期望中藥注射劑在有效監管的環境中,安全問題能得到突破。其中,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不可回避。
2015年,《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中提出,提高中成藥質量水平,積極推進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2017年10月,《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也提出,開展藥品注射劑再評價。要求“根據藥品科學進步情況,對已上市藥品注射劑進行再評價,力爭用5~10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
中藥注射劑再評價漸行漸近,成為藥品審評審批改革中必須關注的課題。有行業人士表示,2018年下半年要啟動藥品注射劑再評價工作。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啟動,產品“安全、有效”這兩個方面的標準,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更合理的評價,其中一部分企業的產品,或某些品種將會被淘汰,中藥注射劑市場企業、品種和品牌將加速洗牌。
l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