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像為自己的父母和親人生產藥品一樣,為消費者守好‘質量關’。制藥質量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企業必須認真履行藥品安全主體責任。”藥品質量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因此制藥企業應認證守好質量關。制藥企業不僅要形成樸素的質量文化,而且要嚴苛質控體系,踐行“質量至上”的承諾。
制藥企業需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質量管控體系。例如,檢測是藥品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保證藥品質量,除了過程保證之外,還要靠檢測數據說話。檢測實驗室就是藥品質量管理的眼睛。如針對實驗室管理,某企業引入ISO/IEC17025標準建立了實驗室管理體系。
為確保制藥質量,藥企需在藥品研發、采購、生產、放行、儲存、售后等關口上,建立一整套高于法定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和機制。另外,有業內指出,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針對性提高制藥智能制造水平,逐步普及同質量和工藝相關的工業軟件的應用,也是有效防止劣質藥品生產、保障藥品生產質量、提高監管水平的重要的手段。
以信息化技術為主導,與制藥工藝、質量管理技術相結合,實現藥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管理決策三個層面全部業務流程的閉環管理,從而滿足“全人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追溯體系”的cGMP要求,有效保證藥品質量。
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水平,是提高制藥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國印發的《“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便提出,加快智能裝備、智能生產線研發,構建智能化生產系統、智能化工廠(或車間),推動我國制藥制造技術邁向高端水平。
業內表示,企業應積極提高醫藥生物企業的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推進cGMP的實施,直接有效的提升藥品質量,從而使社會公眾免于醫藥安全問題所帶來的不安。據悉,某藥企積極推動智能化、信息化發展,斬獲了“中藥先進制藥魚信息化技術融合示范研究”“中藥流程制造智能工廠兩化深度融合創新(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示范企業”等榮譽。
從制藥生產環節來看,大多制藥廠商都會建立安全監管體系,如采購部門會對原材料采購進行記錄,驗收員會對產成品進行記錄,但藥品生產需經無數工藝,安全記錄可能存在空白點,也可能被造假、篡改甚至刪除,容易出現監管盲區。而智能化的制藥裝備可派上大用場。
通過智能信息化設備的應用,藥品在生產全流程中,能自動、實時地生成、記錄和上傳生產數據,所有數據在“黑匣子”內保存且不可篡改,而且具備實時預警功能,較大限度排除了人為因素干擾、保證藥品生產安全。
業內表示,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將可以保證藥企生產及產品數據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操作透明化、規范生產、操作流程可控,其中設備數據管理方面,對車間的重要生產設備進行統一監控,對現場的運行設備進行監視和控制,實現數據采集、重要工藝、質量參數記錄,系統設備參數記錄,以及各類信號報警和系統消息記錄等各項功能,發現數據超標立即上報偏差,包括生產流程管理,物料管理,設備管理,批次管理等方面。
“防止劣質藥品生產、保障藥品生產質量、提高監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將具有重要意義。”在采訪中,有業內人士說。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