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為我們提供了莫大的方便:在醫院、火車站這類公共場所,一次性杯子能夠讓人放心食用飲用水;外賣領域里,一次性餐盒讓商家與消費者都省心省力。隨著塑料制品不斷被質疑存在環保問題,相對而言一次性紙制品擁有可回收再利用的屬性,市場上一次性紙制品迅速與塑料制品呈現出分庭抗禮之勢。
在一次性紙制品被大量應用的同時,我國各地相關檢測部門也對這些一次性紙制品加大了抽檢力度,特別是針對一次性紙質食品接觸材料如紙杯、紙碗等產品。武漢今年第二季度抽查時,發現抽查中紙碗、紙杯等產品的不合格率為5.83%;陜西抽查紙杯發現不合格樣品檢出率為17.64%;安徽質檢時候發現10組紙杯樣品感官指標(印刷)不合格,其中有4組樣品紙杯杯身挺度也不合格……在檢測出相關問題后,需要企業對出產產品實施召回,據悉安徽某紙杯廠就決定對抗壓強度不符合要求的三百多萬紙碗進行召回。
產品售出后進行召回會讓企業損失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如何避免這類現象的出現?我們知道,檢測不僅僅包括相關部門的抽檢,還包括企業自檢。在這些抽檢不合格企業中,有企業負責人透露,他們生產出的紙碗主要由工人憑經驗和感覺來測試,沒有專業檢驗設備進行檢測。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企業對出產產品質量難以控制。
實際上如今針對紙杯的相應檢測設備在不斷出現。早先中科院旗下就有實驗室研發出一次性紙制品在線缺陷檢測系統,這種設備通過搭載機器視覺,對進入的一次性紙杯進行拍照,并將影像上傳系統,由系統對一次性紙杯中的黑點、裂口、缺底、爛底等問題進行判斷分析。一旦發現不達標項目,相應產品即被吹出系統,實現紙杯的外觀缺陷檢測。這種設備能夠在一分鐘內檢測近200個一次性紙杯,相當于3名工人的檢測量,并且設備檢測沒有視覺疲勞期,在確保紙杯出產品質方面,一次性紙制品在線缺陷檢測系統具有較大優勢。
在這些抽檢中,一次性紙質材料的抗壓強度問題被多次反復提及。抗壓強度不足容易造成裝載食物時泄露、散落,裝送高溫食物時還可能因傳熱速度過快造成燙傷,影響消費者的人身安全。為此,對紙杯檢測來說,抗壓強度的檢測也極為重要。市場上出現的紙杯抗壓強度試驗機通過設置規定速度上下移動對紙杯造成壓力,由內置高精度傳感器測定出一次性紙制品的抗壓能力。
另外人們直觀感受到的紙杯杯身硬度在檢測時通常被稱為杯身挺度,這項指標的抽檢能夠據此判斷企業使用的食品用紙板原料厚度、材料是否達到要求,杯身挺度儀就是專門為了這項設計設置研發的;我國《紙杯》相關標準中還對大腸菌群、總遷移量、重金屬、熒光性物質、甲醛等項目的檢測做了具體要求,總遷移量測定儀、重金屬檢測設備等檢測設備目前已經較為成熟。
可以看到,目前各類紙質品的相關檢測設備發展已經較為完善。市場進行抽檢仍能夠發現眾多不合格產品主要是因為企業自檢自查能力、意識不強。因此提升企業自檢意識,加快檢測設備研發腳步降低研發費用都是可以推動一次性紙制品加快發展的方法。希望我國相關企業能夠重視自身出產產品質量問題,盡快完善企業自身的自檢能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