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仿制藥企業來說是關鍵的一年,因為今年年底要完成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化學藥品仿制藥口服固體制劑的質量一致性評價。而為了改善和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在1月23日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規定,要從群眾需求出發,把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供應短缺、防治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兒童用藥等作為重點,促進仿制藥研發創新,提升質量療效,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藥需求。
由此看來,未來,保證仿制藥用藥需求以及質量療效將成為企業工作的重點。另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前我國仿制藥企業占90%以上,本次《意見》的出臺及落地對于超4500家仿制藥企業來說將徹底影響自己的命運,對制藥設備企業而言又何嘗不是呢?
雖然目前相關文件尚未公布,但從之前頒布的政策,如《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方案》、《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等都能找到保供應、增質增效的關鍵點。
不過,由于仿制藥比原研藥花費的時間、人力、財力都要短,且效益來得快,國內企業扎堆生產仿制藥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行業競爭的激烈。因此,為了在大限來臨前助力仿制藥企業完成一致性評價工作,保障藥品的供應和質量療效,制藥設備企業的2018年也將是忙碌的一年。
在保障藥品供應方面,前段時間廉價救命藥短缺、治療罕見病藥短缺、兒童藥短缺的事件為醫藥行業敲響了警鐘,再加上這次《意見》的出臺,制藥企業定會加大生產力度,提高生產效率。這時候,制藥設備的自動化以及智能化就需發揮作用。筆者了解到,目前行業中設備自動化的程度已經大大提高,智能化也漸漸興起,但從醫藥市場需求的角度看,想要更好地保障供應,制藥設備企業在2018年還要以設備的自動智能化為研發目標。
其實,國內行業中針對設備自動智能化的研發已經有所成就,例如中藥粉碎前處理系統中,不僅設備運轉自動化,無需工作人員值守,還能比以往設備提高20%的生產效率。粉碎溫度、物料添加、電機電流、系統混合等參數都可自動保持在最佳工作狀態,達到智能化生產。
另外,一些藥機企業還在改進制藥設備本身基本性能的基礎上,提升集成化、連續化、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的水平。通過改進制藥設備的合規性與開放性、增強信息上傳下控和網通互聯功能,形成真正的智能化制藥設備,為實現藥品生產自動化與柔性化的批控制與批管理、建立真正的MES系統和實現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廠創造基礎。
在藥品增質增效方面,《意見》已指明,而且有關專家明確表示,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不能以犧牲質量來追求數量,要始終堅持質量優先,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后續也要加大監管力度。所以,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質量始終是擺在發展面前的一道關卡,應做好質量生產工作。
質量,先有質才有量。盡管“低價量多”已沒有當初的“瘋狂”,但并不代表完全消失,仍有一些制藥設備企業在此方面做著掙扎。不過,從醫藥行業整體的大方向來看,高質高端的設備將會是未來之星,僅憑“低價量多”并不能為仿制藥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帶來實質功效。因此,趁距離大限時間還長,制藥設備企業的整改升級現在實施并不太晚。那么,該如何去做呢?
一下子摒棄這些設備并不實際,畢竟還要在市場中生存,企業可以先從最基礎的生產入手。小到設備所需的材料,零部件,大到生產技術、質量監管,如果切實去做,這些都能為提高設備質量帶來實際成效。等逐漸進入正軌,形成了企業自身的一套高質量生產體系,那些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設備也就自動淘汰了。
當然,對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上述可能是“小兒科”。不過,質量永遠是生產的根本,實力再強的企業也有因為細節、質量跌下神壇的一天,日本神鋼造假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所以,從基礎做起,做好做精做尖日常生產工作,制藥設備企業才能為藥品增質增效貢獻一份力。
面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大限的來臨,制藥設備企業應緊張起來,這不光關乎到自身的命運,關乎制藥企業能否在行業集中度提高,多數企業將遭淘汰的現狀中生存下來,也牽扯著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以及用藥安全。因此,趁現在來得及,制藥設備企業還需保質保量的生產,還需始終踐行創新的理念去研發設備。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