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一詞在電影電視劇的花絮中常常看到,它是指整部作品或某個演員的戲份拍攝完成。這個詞其實也與茶葉相關,在新鮮茶葉加工環節中有一道工序就叫“殺青”。
簡單來說,殺青就是去除茶葉青氣,阻止茶葉繼續發酵。絕大部分茶葉的殺青方式是炒青,即采用炒鍋炒制,不同種類的茶用到的炒制工具和手法會有差別。隨著茶葉種類的增多和技術進步,烘青、泡青、輻射殺青等新的殺青方式紛紛出現。
據了解,茶葉生產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每年3、4 、5月茶葉集中采摘,不同品種的茶陸續上市,是一年中茶葉交易的高峰期。從需要殺青的綠茶來看,相同品質的茶,越早上市,能賣得高價的機會越大。這個時候,時間就是金錢,機械代替人工對于茶葉加工者來說,能提高效率,帶來更高的收益。
鍋式殺青機、滾筒式殺青機、槽式連續殺青機等茶葉殺青機就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出現,并給茶產業市場規模化、標準化注入新鮮血液。
鍋式殺青機由炒葉鍋、炒葉腔、炒手裝置、傳動機械和爐肚五部分組成。它的結構簡單,很容易上手,而且出葉快,成本較低。但是,鍋式殺青機存在不能連續作業,易炒焦邊葉,未能完全實現自動化,還需要工作人員的操作等不足。滾筒式殺青機由筒體、爐腔、機架和傳動機構組成,在翻炒前加熱筒體,要做到使筒體均勻受熱,以免茶葉在炒制時產生邊葉焦的問題。茶葉炒制時間的長短對成品茶的影響很大,為了使其更快地透氣降溫可以在筒口處接一個風源,加快茶葉的冷卻。據相關數據顯示,滾筒式殺青機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的,作為一種傳統應用的機型,殺青質量較好,價格低廉,而且有各種規格大小的機型可供選用。
以上兩種殺青機較為常見,還有一種蒸汽式殺青機,它利用常溫100℃蒸汽進行殺青。由于蒸汽對鮮葉的穿透力很強,茶葉會升溫很快,一般一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殺青工序,還避免了傳統殺青方法會產生的煙焦味。它的不足之處同樣來源于蒸汽,蒸汽自身所含水分,導致殺青后的茶葉與前兩種殺青機的成品相比,含水量要高一點。含水量的高低會對揉捻工作產生影響。
殺青機種類不同,其殺青效果不一樣,得到的茶葉產品也不盡相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互相牽連制約。從殺青機的工作過程分析來看,機械設備的生產效率要高于人工,而且成品質量可以算作良好
有人認為手工制茶的老手藝,殺青機無法超越,也有人認為機器可以完全代替手工制茶。其實,殺青機與手工制茶并非是“有你無我”的完全對立,它們可以實現合作。很多茶場開始采用這種生產模式:先用機器殺青,之后再用手工炒制。可以節省一部分人工,而且重要的影響茶葉口感的部分依舊交給老師傅操刀,一位已有三十年炒茶經驗的師傅說,現在炒茶,一般先用機器‘殺青’,然后手炒。但是市場上高品牌的茶葉,還是需要全手工炒制。
手工和機械這兩種不同的生產方式不論在哪個行業都是一個焦點問題,二者各有所長,最好的途徑是通過合作推動行業發展,正如文中提到的殺青技術與殺青機的合作發展。殺青機的運用可以解決人工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高,而人工炒茶手法可以提升成品的質量,在機器無法感知的地方發揮人性的力量。在今后茶產業的發展中,可以發掘更多像殺青環節這樣可以雙方合作的點,達到手工與機械的平衡共生,即保住了傳統手藝,又發揮科技的進步作用。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