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于近日發布了今年首個臺風紅色預警,臺風“瑪莉亞”也于11日在福建、浙江沿海等地登陸。相較于前幾次臺風,“瑪莉亞”不僅增強快、移速快,而且路徑較為穩定。不過,對于其他一些沿海城市來說,“瑪莉亞”似乎“屏蔽”了他們,但這并不妨礙這場風暴的來襲,很多城市依然高掛著大風藍色預警。與之情況相似,我國醫藥工業迎來了新“風暴”,“臺風眼”也將逐漸形成。
筆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醫藥工業已經主動融入全球研發價值鏈的重構中,從實驗室到臨床研究,從研發外包到合同制造,從資本早期孵化到全球同步上市,多方力量融合的創新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受此影響,無論是藥效、安全性評價、質量控制、多學科控制、設備技術等,我國都有了巨大進步。
不僅如此,國內制藥企業還在順應醫藥需求,結合醫藥政策,培養醫藥人才,推動中國制藥行業加快升級,與國際水平接軌。制藥設備企業則結合制藥工藝,融入創新理念,提高技術水平,助力國產制藥設備向世界市場進軍。再加之醫藥消費市場地位的提高,我國醫藥工業無疑是被給予高度關注的一大“臺風眼”。
國家層面上,相關部門也在加大力度整治亂象,讓醫藥工業更加規范化發展。筆者獲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8下半年的工作部署上強調將從四個角度加強監管: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聚焦疫苗、血液制品、注射劑、植入類醫療器械等高風險產品;強化突出問題整治,嚴厲打擊互聯網制售假藥犯罪與違法售藥行為;強化責任落實,督促企業履行產品全生命周期責任;強化監管能力提升,加強審評、檢查和檢驗工作的質量管理,加快審評員和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建設,加強執業藥師使用和管理。
在各方力量的融合下,我國醫藥工業迎來了新的“風暴”。比如創新風暴。根據近期出爐的2017年醫藥工業百強榜名單可以看出,很多制藥企業,如恒瑞醫藥、正大天晴、齊魯制藥、豪森藥業、先聲藥業、海正藥業、華海藥業、復星醫藥、綠葉集團、東陽光等都在加強研發。據悉,這些制藥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了8.6%,其中恒瑞醫藥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了12.7%。
制藥設備企業在創新方面同樣沒有松懈,智能工廠、環保設備、新型技術無不彰顯著新時代下,制藥設備企業用創新立足國內外市場,用質量夯實行業發展根基的風采。一批創新型制藥設備企業,如楚天科技、東富龍、迦南科技、威龍科技、昆山新萊、迪爾藥機等都在提升國產藥機水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比如監察風暴。雖然GMP認證被取消,但這并不代表有關監管就此停歇。相反,飛檢將會常態化,相關部門對醫藥工業的監察力度還會加大。再加上上述提到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2018下半年的工作部署,可以預見,未來醫藥工業的監察風暴只會越來越大。
回顧近幾年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規模效益在快速增長,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質量管理不斷加強,技術裝備大幅提升,重組整合快速推進,國際化步伐也在日益加快。按照這樣的發展節奏以及市場需求,我國醫藥工業還會迎來新的上升層次,我國制藥企業和制藥設備企業也將向高精尖方向逐漸靠攏。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