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進行,中國開始反擊,對大豆等進口農產品加征25%的關稅。此舉一出,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價格優勢減弱,我國可以通過增加國內大豆產量、拓寬大豆、粕類進口來源等措施彌補缺口。
據了解,東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大豆,在黑河市愛輝區的農機合作社地塊里,大豆播種機正在作業,側深施肥、播種、鎮壓保墑,一條龍作業,為今年的大豆豐收奠定了基礎。此外,國內已有企業開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農業合作,上海某農業公司與俄羅斯遠東、烏克蘭在當地合作,加大大豆等農產品種植并返銷國內市場,擴大進口來源。
我國對國產大豆消費的具體情況
大豆消費可以分為榨油和非榨油兩類。榨油消費即豆油、豆粕的消費,非榨油消費主要是豆腐豆芽豆漿及其他豆制品的消費。國產大豆因混種、混收等原因出油率較低,在榨油方面處于劣勢,但是它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資源,蛋白質含量高,因此我國的大豆消費主要在于非榨油消費。
豆制品是我們日常生活接觸較多的食品,以大豆粉為例,豆粉一般加入面包糕點中提升營養價值,改進食品質量。大豆經過烙烘、去皮、粉碎即可得到豆粉,若是利用超微粉碎機制成更為精細的豆粉,加水沖調煮沸即為豆漿,再加入凝固劑可凝成豆腐。為了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質,還可以將大豆蛋白制品進一步加工成海綿蛋白、纖維蛋白,及通過擠壓組織化制成組織蛋白。有些可以加工成仿肉制品。
豆制品生產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近年來,中國豆制品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機械化、自動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各種配套設備設施的銜接更加緊密,幫助豆制品行業不斷推出各種優質新產品。
走進大豆深加工生產車間,可以看到正在加工豆皮的工人們,每條生產線上熱氣騰騰,豆漿翻滾,工人們把一張張豆皮依次從沸騰的豆漿中捏起、對折,再掛到不銹鋼的方架上。豆皮中的上品是缸頂豆皮,對溫度、成色有嚴格要求,必須純手工來制作。待到所有生產線上的豆皮都掛上鋼架后,工人們就用活動車把它們一起推到烘干室進行烘干,然后再進行下一次的制作。
很多大豆深加工企業已引進大豆深加工磨漿全自動處理設備,該設備可以生產加工腐竹、豆油皮、豆腐干等大豆制品,從大豆浸泡、磨漿,到漿渣分離、加工成品,都可以實現機械自動化生產。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大豆加工行業博覽會上,近一百二十家廠商及科研院校參展,展品覆蓋全產業鏈,包括豆制品相關最新科研成果、豆制品加工成套設備、原輔材料、檢驗檢測儀器等。展區分為設備、院校及科研成果、食品、原輔器具等幾大塊,其中,設備展區的幾十家企業食品展區集中展演了我國當前先進技術水平的設備、設施;食品展區則展示了各種可以品嘗的豆制品新美食,豆腐、豆干、豆漿以及大豆冰淇淋、奶酪等。
除此之外,在山東濟寧已通過航天育種技術培育出新的大豆品種“小康一號”,且試種成功。據專家介紹,航天大豆不僅高產,還具有性狀穩定、抗逆性強、耐鹽等特點,這些優勢有利于改變國產大豆品種產量不高的不利局面,提升國產大豆競爭力。
中美貿易大戰中大豆將何去何從,現在未能知曉。但可以看到我國對此采取的積極措施,從擴大國產大豆種植面積與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兩方面入手減少貿易戰的影響。
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俄羅斯大豆聯合會主席表示希望與中方企業開展大豆種植及深加工合作,這將為中國進口大豆及其制品提供更多選擇。我國大豆新品種的研發以及深加工技術設備的不斷完善為大豆貿易戰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