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工業企業發展水平不均,亟待改造是不爭的事實。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攜手博世在2017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制造業整體尚處于由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我國近年來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大數據將在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據專家分析,未來10年工業大數據的增速將是其它大數據領域的兩倍。
從企業需求出發進行數字化改造
使用好數據能夠改進生產管理、提高安全和效率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數據量巨大,但傳統工業流程中存在自動化程度低、數據收集困難,各種系統封閉,大部分生產依靠經驗無法量化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我們要發展的工業4.0已不僅僅是工廠的智能制造,還包括工業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工業大數據的發展將為智能設備制造、軟件開發、大數據分析等各類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安全、環保、節能、質量、高效是企業永遠關心的主題,對于進軍工業大數據領域的企業,需要從這些方面出發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從數據的收集來說,在管理方面不僅為企業提供各類軟件系統管理,還要保證系統的兼容性和開放性,財務管理、員工管理、車間管理等系統可以數據打通,在生產方面不僅加強智能設備的研發,也可以加強各類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的研發,讓不具備自動化轉型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利用成本相對低的各類傳感器來進行數據收集。
從數據的處理分析來說,提高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利用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建立合適的數據模型,采用機器學習等技術使得場景的識別更準確、預警更加及時。
在數據輸出應用時,也需要數據可視化能力,移動互聯網時代還需要開發工業APP,便于數據的查看。
部分公司針對工業領域不同業務的不同需求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還有一些企業開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服務企業的全生命周期。
大數據助力初見成效
目前眾多企業針對工業企業不同領域改造提出解決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浙江省大數據應用產業技術聯盟會員單位中控集團針對流程工業中各行業企業提供數據解決方案,傳化智聯打造的物流供應鏈平臺,為眾多工業企業在物流、金融等場景進行服務等等。
針對水泥行業存在依賴人工、、煤耗較高、大型設備多、故障發現難等問題,浙江中控通過收集設備數據建模,可以提前10分鐘預測風機、磨機等常見故障,減少設備的停工率。在不改變已有生產設備及控制系統的前提下,單位熟料實物煤耗可下降2.57%,按投運率60%,單挑生產線每年可節省205萬元。
同時工業互聯網也在大力發展。不同于消費互聯網領域基本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除了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眾多工業企業也基于自身的痛點研究出大數據應用方案。國際上通用電氣、西門子、ABB等都已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的江蘇徐工、富士康等傳統企業也研發出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將能力開放給其他企業。
江蘇徐工基于多年制造業經驗,轉型發展Xrear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該平臺已經附能了新能源汽車、軍工、電力等多個領域,某新能源汽車廠利用該平臺實現了對全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覆蓋新能源車輛符合性測試、庫存物流、運營監控、風險預警、售后服務、客戶應用等流程,通過該平臺的數據,還可以支持企業的車樁互聯、分時租賃等創新商業模式開展。
2017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將成為未來重點之一。今年工信部將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323”行動,即打造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隨著百萬工業企業上云、百萬工業APP培育等工程的實施,我國工業加速轉型升級,面對新的風口,眾多大數據公司需要抓住機遇,積極研究探索,助力工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