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產工廠化、機械化是趨勢 增產又增效
北京:蔬菜家族又一新“成員”實現了工廠化
據悉,北京市工廠化生產實現新突破,繼2012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引進荷蘭番茄工廠技術后,甜椒工廠化生產模式試驗成功,每平方米產量可達20公斤,是傳統模式下的兩到三倍。
據相關人員介紹,甜椒長在正方形的椰糠基質中,連接著水肥供應、溫濕度監測等各種設備、管子。另外,通過自動化灌溉施肥機,將營養液按需供給甜椒秧苗。同時,生產環境也采用了智能控制平臺,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溫度、濕度,營造出甜椒最喜歡的各種環境。
欒城區:農業機械進大棚提質又增效
一直以來,大棚蔬菜生產環節中耕地整地、土壤消毒、起壟、鋪膜、移栽等生產環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加之當前勞動力成本提高,勞動力投入多、生產效率低,嚴重制約了大棚蔬菜產業的高效發展。
據了解,石家莊欒城區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正通過各種蔬菜機械,如移栽機、整地機、覆膜機、灑藥機,進行蔬菜生產作業。機械化作業不僅最大限度地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還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戶的利潤收入,對于農產品的市場穩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蓮都區:食用菌生產工廠化
筆者獲悉,近年來,蓮都區積極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先后引進杏鮑菇、秀珍菇等珍稀食用菌,建成年產上千噸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1個,年產120萬袋秀珍菇生產基地1個,改變一菇獨大的局面,推進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
此外,該區建立菌棒生產工廠,實現產業從小規模、分散式生產實現了向集約化、機械化生產方式的轉變,對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青銅峽:蔬菜移栽機械化節本增效明顯
據悉,寧夏吳忠青銅峽市采用機械化技術移栽的500畝辣椒、西蘭花等露地蔬菜成活率高,長勢喜人。該地重點開展蔬菜移栽、高效植保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應用,已初見成效,目前推廣面積達500多畝。
據有關人士估算,相比人工操作,機械作業每臺每天可移栽蔬菜種苗15畝左右,不僅有效地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每畝還可以節約百元以上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戶的投入成本。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