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加工車間 探尋辣條安全生產的“秘密”
在辣條國家標準即將落地之前,筆者曾走進某企業的辣條生產車間,了解行業自動化升級之后,辣條生產加工安全與否?據車間人員介紹,為了保證產品不受細菌等微生物污染,避免辣條發霉變質,延長保質期,車間中安裝了臭氧發生器,可長時間對辣條生產用水、生產工具容器、包裝物等殺菌、消毒。
首先,筆者看到一員工熟練地將面粉倒入和面機中,隨后又往機中加入水、鹽、糖以及食品添加劑等。那時,筆者還特地詢問了身邊人員食品添加劑種類、用量。據介紹,由于國家標準還未正式出臺,甜味劑、防腐劑等用量暫時按照地方標準執行,之后也會嚴格遵守辣條國標,讓消費者放心食用。
經過和面之后,面團經過輸送帶被送入擠壓熟化機中,只見一條條細長的辣條被送了出來。據了解,市場上出現的白面膨化機,又稱辣條機,主要是通過機器內部高速旋轉的部件,在高壓的情況下將其瞬間由生變成熟化制品,操作簡單、方便。
膨化之后的辣條由于溫度過高,需要進行冷卻,然后由切割刀按照長短需要進行等長切分。我們知道,市場上常見到的辣條有長條狀、絲狀、丁狀、片狀等,這就需要更換模具,同時,片狀辣條還要用到成型設備。
辣條被等長分割之后,通過輸送機進入調味機進行混合調味。據負責人介紹,相比之前人工混合調味,滾筒調味機可實現自動攪拌、自動出料,節省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上下翻滾攪拌,達到完全混合的效果,保證辣條口味均勻統一。
不到幾分鐘,只見混合調味后的辣條又通過輸送機進入稱重包裝設備。筆者獲悉,該機與計量裝置配套使用,即可自動完成送料、制袋、充填、制袋、日期打印、充氣(排氣)等全過程,之后,再將自動包裝好的成品袋輸送至檢測設備。
由于辣條生產加工經過了多道工序,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到不少食品加工機械,不排除異物誤入辣條當中,例如金屬標簽、設備金屬碎屑、網篩金屬絲等等,如果不經過異物檢測環節,辣條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體驗有感:作為集“高貴”與親民于一體的經典零食,辣條以其極為豐富的味覺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味蕾。筆者相信,隨著調味面制品國家標準的出臺,以及辣條全自動化生產模式,有些地方辣條加工企業將走出食藥監局的“黑名單”,也讓消費者吃的安心、放心。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