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漢油田研究院承擔的“涪陵頁巖氣開發效果評價及開發技術政策優化”項目順利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研究成果整體達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自2015年1月啟動攻關以來,該院按照“物模地模一體化,實際生產動態相結合,動態產能評價是基礎,井位優化部署是關鍵,實現效益開發是目的”的總體研究思路,取得“兩個首次”重大創新成果:
一是首次建立了考慮頁巖物性及壓裂效果條件下的頁巖氣井定產配產期間與井底流壓互相聯動的動態產能評價技術;
二是首次建立了考慮應力分布、構造形態及裂縫發育特征的復雜構造區開發水平井井位部署優化方法。
項目攻關期間,該院頁巖氣團隊創新思維,聚焦關鍵技術,著力解決瓶頸問題。他們系統開展了頁巖氣井動態產能評價方法研究,建立了涪陵氣田單井流態識別圖版,提出了 “頁巖氣井產能系數”評價頁巖氣動態產能,建立了具有頁巖氣井生產特色的動態產能評價方法,有效指導了一期現場運行安排,為氣田2017年產氣量60億方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該院依據微地震監測結果,以壓裂縫高為約束,與生產動態分析、數值模擬、地質建模相結合,評價了頁巖氣縱向及平面儲量動用狀況,建立了適合涪陵氣田儲量動用狀況評價技術,有效指導了涪陵頁巖氣田開發調整,為氣田穩產和開發調整技術研究提供了支撐;第三個方面,在評價一期開發技術政策整體適應性較好基礎上,針對不同地質條件優化形成了開發技術政策,全面支撐了復雜構造區江東、平橋區塊兩個產建方案編制,有效支撐了氣田百億方產能建設。
同時,該院積極做好創新成果轉化工作。研究期間,共申報國家級專利8項,目前已經授權3項;標準制定、立項14項,其中國家標準3項,能源行業標準3項,企業標準8項;國內核心、公開刊物發表論文達15篇。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