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是浙江省公安廳從2016年就開始在全省公安機關中謀劃實施的公安大數據戰略。一年多來,他們大力推進“天網”、“天算”、“天智”工程建設,積極開展警務大數據應用,著力打造數據警務、智慧公安,開創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新模式,有力地帶動和促進了公安工作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警務工作正向更可知、更可測、更可控方向發展。3月8日,在浙江省公安廳召開的“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數據建設智能化產品發布會上,警方展示了這一公安大數據戰略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一張全時空治安要素“感知網”業已形成
目前“云上”數據量已達500多門類的1600多億條,建成擁有3.5億張照片的全省共享人像庫,并完成搭建兼容三大通信運營商的新一代移動警務平臺。
去年6月7日,永嘉縣發生一起殺死2人的命案,犯罪嫌疑人逃跑后畏罪自殺于一間廢棄房屋內,身份不明。偵查人員通過浙江公安人像比對系統,僅3秒鐘就查明了無名尸體的身份,鎖定該起命案嫌疑人為鄭某。按照傳統戰法,查明無名尸體的身份,需要大范圍的調查、走訪及協查等工作,如今有了“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系統中“一張臉”的技術支撐,一起傳統戰法中的疑難案件現在可以輕松完成,這就是辦案的“智能化”。
浙江省公安廳于去年上半年出臺了“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戰略建設的三年規劃,確立建設全省公安“一朵云”,完成了符合警務大數據發展戰略的新一輪公安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
在重視人員、案件、物品等傳統基礎信息采錄工作的同時,浙江依托現有各類信息系統、視頻監控、新型傳感器、固定與移動終端、有線與無線實時傳輸設備,在全省編織了一張全時空的“人、地、物、事、組織”等治安要素感知網。截至去年底,全省聯網應用的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點位已超過39.6萬個,全省建成車輛卡口點位11萬個,每天向“云平臺”匯聚數據2億多條……全息感知體系的建設,為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提供了不竭的實時數據來源,為數據警務和智能防控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浙江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局介紹,目前“云上”數據量已達500多門類的1600多億條,建成擁有3.5億張照片的全省共享人像庫,并完成搭建兼容三大通信運營商的新一代移動警務平臺,信息化有力地支撐了G20杭州峰會安保、世界互聯網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安保和日常警務工作。
通用性功能助推智慧警務
浙江省“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戰略”建設完成了全息檔案、關系網絡、全時空軌跡、超級搜索、超級碰撞等通用功能建設,為基層一線民警提供便捷高效的大數據應用服務,為現實斗爭提供精確的信息支持
在一個茫茫人海的視頻截圖上揪出小偷,如果靠傳統的人海戰術,這是很難完成的任務,但是在浙江公安第一戰略信息資源服務平臺上,經過“超級搜索”,作案嫌疑人很快能被鎖定并推薦給辦案民警,有效縮小偵查范圍。
現在,浙江省“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戰略”建設完成了全息檔案、關系網絡、全時空軌跡、超級搜索、超級碰撞等通用功能建設,為基層一線民警提供便捷高效的大數據應用服務,為現實斗爭提供精確的信息支持。民警可以根據實戰需要適時地在系統提起開通“技術應用淘寶店”,下載和上傳分享需要的應用。
浙江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局局長葛牧在產品演示中向記者介紹說,通過系統應用,實戰民警可以將包括手機、車牌、銀行卡、虛擬身份等散落在各處的信息“珍珠”建立關聯,串成有使用價值的數據“項鏈”。落腳點、標簽畫像等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應用,實現信息應用由釣魚式“大海撈針”向拖網式“一網打盡”轉變。而且,這樣的數據分析變得越來越簡便,民警可以通過自己的配置訂閱,只需在電腦界面上執行“拖”“拉”“勾”“選”這些簡單的操作,復雜的數據運算即可“信手拈來”,且分析結果非常精準。
同時,系統創造性地將天地圖和高德地圖打通,在全國率先建成了“兩圖融合”的超級地圖。在這“一張圖”上融合了各類基礎數據,為警力部署、路況分析、態勢感知、防控預測等警務應用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信息化服務基層成果惠警利民
通過推進數據治理,充分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匯聚52類公安內部數據,已有109項為民辦事事項實現“跑一次”甚至“不用跑”的目標;系統通過公安信息資源服務平臺上云改造,整合全警數據,向全警提供共享數據140余類,封裝270余個標準接口供各地實時調用,實現了基層民警“最多查一次”的需求
“武器”強不強大,實戰結果和用戶體驗是檢驗的最直接標準。在“第一戰略”系統建設中,浙江省公安廳黨委始終堅持基層導向、問題導向、實戰導向,以公安大數據戰略為統領,積極推進公安內部體制機制等供給側改革,為新時代公安工作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數據顯示,信息化手段在浙江省公安機關去年偵查破案中的貢獻率已超過70%。全省通過人像、車輛比對識別,認定并抓獲犯罪嫌疑人5873名,抓獲身份已“漂白”的在逃人員600余名。
此外,“云上公安”在服務群眾和基層民警方面大顯身手。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浙江公安通過推進數據治理,充分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整合匯聚52類公安內部數據,瞄準121項為民辦事事項,其中已有109項實現“跑一次”甚至“不用跑”的目標。
而在服務基層方面,系統通過公安信息資源服務平臺上云改造,整合全警數據,向全警提供共享數據140余類,封裝270余個標準接口供各地實時調用,并全面下放用戶審批權限,強化安全管理措施,實現了基層民警“最多查一次”的需求。同時,通過警綜平臺上云改造,集成了“110接處警系統”“執法辦案平臺”“大情報平臺”等主要綜合應用系統,打破系統間的數據壁壘,讓基層民警在進行信息采集時也只用“最多錄一次”。
全警、全量、全時空實時采集上云的數據資源為公安業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維度,為系統應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數據資源保障,成為全省公安機關打防管控和服務民生的重要支撐力量。去年9月,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智慧警眼”APP在金華市率先推廣應用。截至去年底,金華市利用該智能化APP共比中和認定犯罪嫌疑人812名,其中在逃人員14名,破獲刑事案件1021起;幫助找回失智老人、走失兒童153名。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