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這一百年,其得益于科技革命,在每一次浪潮下不斷實現新的飛躍,交通工具從以人力、畜力拉車為主到1769年法國人N.J.居紐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汽車經歷了從蒸汽動力到燃油動力的變革,汽車的發展歷史不斷演進。
發展至今,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產業,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中國等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隨著各國汽車市場走向更成熟的發展階段,加上信息技術、互聯網通訊技術的發展,汽車也在不斷被賦予更多含義。
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重點布局方向
在汽車電子、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汽車技術發展的大勢, 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將引領未來汽車新一輪發展。
從智能網聯汽車全球發展歷史來看,1939年,美國通用汽車首次提出無人駕駛概念車;直至1970年,一些車企也加入自動駕駛的研究,開始嘗試使用射頻和磁釘的方式引導車輛實現自動駕駛;截至1995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制出無人駕駛汽車并在州際公路上完成測試;2009年,谷歌作為第一家科技公司,正式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計劃。發展至今,自主式和網聯式正在加速融合。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國內高校及車企也開展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工作,隨著技術的發展,國內眾多汽車企業及科技公司也開始加入戰局。目前,我國已經在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自主產品的市場化,以及產業鏈的布局和測試示范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突破。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政策、資本作用不容小覷
毫無疑問,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開啟了新時代。從融資事件來看,自2014年開始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6年增幅最大,實現了117%的增長,這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資本正在關注這個行業,加緊步伐布局。
在政策層面,各國也紛紛出臺法律、規劃等文件,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和研發支持。其中,美國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美國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的一項重點工作內容,通過制定國家戰略和法規引導產業發展;日本則從智能交通系統開始研究,通過政府跨部門協同作用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項目實施;歐盟則通過支持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總而言之,這些政策直接刺激了本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以我國為例,自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在過去兩年,產學研各界及政府紛紛圍繞這項技術,從各個角度謀求突破。
傳統車企、科技公司紛紛加緊布局
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目前產業界存在兩種不同發展路徑:第一種是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漸進演化”的路線,即開始從較低級的自動駕駛汽車開始研發,一步步提升車輛的安全屬性;另一種是直接從L4、L5級開始研發的發展路徑,他們以科技公司為主,即從一開始就立志研發自動駕駛汽車。
雙方之間各自存在優劣勢,詳見下圖:
回歸到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狀況研究,億歐智庫對全球主流車企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究進行了盤點:
而一直號稱引領時代潮流的科技巨頭們,是怎樣面對無人駕駛這個風口的呢?
作為科技領域的佼佼者,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已達13年之久。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 waymo已在美國六個州開展了自動駕駛測試,截至目前,該公司測試無人車已經跑了800萬公里并完成了40億公里的模擬駕駛。
被稱為國內谷歌的“百度”也一直在智能網聯領域深耕。從最新動態來看,4月19日,百度推出Apollo2.5開放平臺,此次Apollo2.5開放了視覺感知、實時相對地圖、高速規劃與控制三大能力以及更高效的開發工具。
與此同時,其他跨界互聯網科技公司也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布局下,我國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究讓一批新造車勢力逐漸崛起,他們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切入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公開數據顯示,蔚來汽車、威馬汽車、車和家、FMC、愛馳億維、零跑汽車的融資金額已累計 超226億元。從融資金額來看,造車領域涉及的融資金額較大,都在億元以上,其中,蔚來和威馬的融資已經達到超百億的規模。
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預測,智能網聯汽車從2018年起將迎來持續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到2035年將占據全球25%左右的新車市場。總體而言,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勢不可擋,但其仍面臨著產業鏈構建、標準法規協同、產業化成果轉換、市場推廣普及、無人駕駛立法等問題,所以未來任重道遠。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