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家小廠起步,引進國際先進卡車制造技術,江鈴汽車成長為中國商用車領域重要的制造商之一。然而,隨著汽車產業發生的變革,歷經幾十年風雨的老牌車企如今正面臨著轉型升級難題……
江鈴汽車2018年三月產銷信息披露
根據江鈴汽車最新公布的2018年3月產銷信息,3月,江鈴汽車全部產品中,雖然JMC輕型客車的產量和銷量同比大幅度增長,但其他產品產銷量普遍呈現負增長情況,尤其是福特品牌的SUV和馭勝品牌的SUV同比負增長嚴重,全部產品呈現16%的負增長。盡管如此,江鈴汽車3月皮卡銷量創單月銷量歷史新高,3月特順輕客銷量創單月銷量歷史新高,江鈴汽車以福特和 JMC 雙品牌輕客產品鞏固輕型客車市場的地位。
不止是三月,2017年的年報顯示,江鈴汽車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13.5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歸母凈利潤6.9億元,同比下滑47.6%。作為商用車老牌車企的江鈴汽車在幾年前走商用車和乘用車并行的路線中,似乎不是那么順利,皮卡銷量增勢明顯,而曾經作為江鈴“商”轉“乘”路線主推的王牌車型江鈴馭勝品牌的SUV, 馭勝的銷量下滑明顯,甚至拖累了整體業績。那么,為何即使是輕型客車產銷量的大幅增長,也難掩江鈴汽車全年利潤空間下滑跡象的跡象出現?值得考究。
SUV拖累業績?錢都去哪了
去年,我國公布雙積分政策積分方案,業內部分人士認為,雙積分政策的公布對有耗油耗電的SUV市場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那么,江鈴的錢都去哪了呢?真的是SUV車型在拖累業績?
2017年江鈴汽車實現整車銷售31.0萬輛,同比增長10.3%。在銷量和營收雙增長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以及銷售費用大幅上漲。年內研發支出總額為20.6億元,同比增長6.1%,主要用于智能、網聯、電動等方面的開發。
另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讓江鈴在促銷方面花了不少費用。導致年內銷售費用大幅上漲至26.9億元,同比增長37.4%。銷售費用上漲疊加研發支出增加共同拖累了業績。近幾年來,SUV在國內市場備受青睞,各大車企紛紛發力SUV車型,導致市場上的SUV車型此起彼伏,SUV市場競爭激烈,江鈴汽車正面臨著強大的競爭對手。2017年撼路者SUV實現銷量1.0萬輛,同比增速34.6%;馭勝品牌SUV銷量下滑明顯,全年實現銷量2.9萬輛,同比下滑21.9%。即使撼路者銷量表現亮眼,仍不抵馭勝銷量下滑,江鈴SUV全年總銷量3.9萬輛,同比下滑12.6%,依舊拖累了整體業績。
從江鈴汽車的年報中,不難看出,在商用車轉乘用車幾年的摸爬滾打中,曾經作為王牌車型的馭勝在市場銷量并不樂觀,江鈴并沒有一舉成名,實現全車型的產品覆蓋。而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滾滾而來,曾經在混的風生水起的老牌車企也要面臨著來自新能源車企和新勢力造車的挑戰,只好轉戰新能源汽車市場。
擁有“雙證”能否成功轉戰新能源市場?
除了進軍乘用車領域,在新能源的發展趨勢下,江鈴汽車如今也開始發力新能源。去年以來,江鈴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的建設花費不淺。繼江鈴的六大整車制造基地陸續落地南昌、撫州、太原等地之后,今年4月,江鈴汽車再次加碼新能源,在云南昆明動工建設又一新能源汽車基地。
項目總投資24.46億元,規劃產能10萬輛,將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產能5萬臺新能源汽車,將生產江鈴旗下E200、E200S、E160、E400四款車型。根據規劃,啟動二期建設后,最終將使產能提高到10萬輛/每年。
2016年12月27日,江鈴新能源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正式獲批,成為全國第7家通過發改委資質審核和第3家通過工信部資質審查的企業,在目前的造車隊伍中成為同時擁有新能源汽車“雙證”的企業!2017年,江鈴集團明顯加快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先后開工建設多個新能源汽車新基地。
在新能源車型的產品布局上,截止目前,江鈴新能源場已經上市的車型包括E100、E160、E200、E200S等小微型純電動車,以及正在開發E500、E300、E180、E50、集團A級平臺等全新車型。目前江鈴汽車在新能源產業的布局,甚至延伸到了現在大火的共享汽車領域,在市場上推出1000多輛網約車。
小結: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獲悉,未來五年,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公司還將繼續打造三大整車平臺,開發十款全新車型,累計產品開發投入達50億元,實現中小型轎車、純電動SUV和MPV車型全覆蓋。轉戰新能源市場,以及未來幾年的新產品投放能否讓江鈴汽車實現成功轉型升級,這條路還有些長。
目前各大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已經較為全面,甚至其他領域也蠢蠢欲動,無人駕駛、互聯網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未來汽車的市場競爭將是全方位綜合實力的較量。由商用車轉乘用車還未站穩腳跟的江鈴汽車開始轉戰新能源,這步棋是大勢所趨還是迫不得已?無論如何,江鈴汽車都已經邁出了這一步,缺乏核心優勢的后來者能否追趕上新能源這趟晚班車?江鈴的轉型之路似乎是一個生動案例,姑且拭目待之!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