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廠房偌大的紡織車間內,1028臺進口紡織機有條不紊的高速運轉,場面十分“壯觀”
“我們是現代織女,我們熟稔現代化與紡織技術,我們擅長剝繭抽絲、捻絲成紗、紡紗成布。從織造到智能,我們代表中國。”這是福建龍峰紡織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車間樓梯的一個標語。樓梯間、階梯、車產車間的柱子、辦公室的墻上……在龍峰,這種類型的標語隨處可見,它不僅闡述了這家晉江企業遙遙領先的紡織技術、完美的智能化轉身,也顯示了其以強大“背景”為依托的滿滿的自信。
在2010年,正值全球紡織業低迷之時,福建龍峰紡織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天扶以驚人的魄力斥資40億元,陸續從德國、瑞士、日本等地引進先進2000多臺智能生產設備,用每臺價值400萬的紡織機器,代替每個月兩千多元工資的工人進行生產。卓有遠見的龍峰用“機器換工”引領出中國紡織行業的一場“革命”,成為中國紡織行業的佼佼者。
發展理念快人一步
“科技引領創新”,在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中,科技無疑是創新升級的一大核心。敢于創新者往往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龍峰紡織于1995年,由晉江人施天扶創辦于香港,并于2001年將總部設在其家鄉晉江市深滬鎮。在創業前的兩三年,施天扶做了嚴謹而全面的市場調研,并決定專注于生產國內發展空間較大的高端錦綸布。
施天扶將龍峰生產的產品定位在中高端行列,斥巨資從日本購買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噴水織機,并于2005年生產出火爆市場的50DDTY錦綸,一舉成為中國錦綸新材料的領航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中國掀起了一股運動熱潮,龍峰的規模在這股潮流中不斷擴大。但越是高峰,龍峰越要不停的思考行業的發展方向。
洞察先機的施天扶在歐洲、日本等國考察時,發現了自身與這些發達國家同行業的差距:他們能使用更少的工人生產出更多的紡織品。無論是基礎的廠房建設還是核心的及其設備,龍峰都與它們相距甚遠。但有多大的差距,也就意味著有多大的發展空間。2010年,龍峰在老廠房附近開始建設具有國際化水平的標桿紡織廠。新廠房占地600畝,重金聘請歐美知名建筑設計師修建大氣的生產車間,并引進國外最先進的設備,于2012年建成,2014年正式投產。
一臺自動穿棕筘機需400萬元,當時一個工人的工資兩三千。很多人都在觀望,這樣的投資會得不償失嗎?但事實卻印證了龍峰對中國市場的用工預測及東南亞在低端領域的趕超。這些讓外人匪夷所思的舉措,卻將龍峰推向了進一步的成功。
遇水后出現花紋的偽裝功能面料
創新升級敢為人先
在新廠房偌大的紡織車間里可以看到,1028臺進口紡織機有條不紊的高速運轉,場面十分“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千余臺紡織機前卻僅配備幾十個工人。據龍峰人力資源總監兼工業設計中心主任衛巍介紹,目前,新廠區的智能型單體廠房配備有190名一線工人,三班制輪流值班,相較于傳統生產模式,節省64%的用工,每個人最多可同時看管120臺紡織機,效率是以前的兩倍。
據介紹,龍峰老廠房的一線工人也僅230人,兩個廠區410名一線工人輪流看管著2000多臺的紡織設備,一年節省了38%的用工,效率卻提升了27%,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當時下重本投資設備,資金壓力很大,就好像是上坡的過程,很辛苦,但一旦過了就好了。”衛巍告訴記者,設備的變化帶動的不止是生茶的效率,還有產品的質量與創新。“現在海瀾之家、拉夏貝爾等一些知名服裝品牌在參觀我們的生產車間后,都與我們合作。”目前,許多高要求的服裝品牌在考察過后,紛紛將向龍峰下了訂單。
得益于先進設備的高效率,龍峰有更充裕的時間和資金投入研發。在面料展示館中,我們見到了各種類型的羽絨服和戶外運動服裝,這是龍峰主打的服裝面料,有能感知溫度變化,并隨之變色的感溫布料、有灑水后顯現花紋的偽裝布料、也有阻擋信號傳送的防輻射布料,還有更多的新開發的功能性面料,讓國內外客戶都嘖嘖稱奇。
一名工人正在用手動穿棕機紡織
注重管理目光長遠
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僅是生產基礎設備的創新,更多的在于企業正確的發展理念及發展方向。2015年上半年,龍峰首批8名高層人員前往日本豐田公司進行為期10天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匪淺,學到的不僅是日企先進的設備及生產方式,更多的是其現代化的工廠及精細化管理。
“他們人比我們少,效率比我們高,而且整個廠區環境整潔優美,可以看出他們管理的精細。”此次參觀讓龍峰的高層們學到不少東西,而這也是龍峰要傳達給公司管理層的發展理念:升級成智能化、現代化的制造工業。
走進龍峰,無論是老廠區還是新廠區,都讓人感覺不到這是一個紡織廠,沒有傳統紡織廠的雜亂、喧囂與刺鼻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路面和外墻,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以及現代化的廠房和設備。
無論是環境維護,還是生產能源,龍峰人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由內而外散發著的現代化企業的用心,感染著許多參觀者,促成了許多合作,也將這個晉江本土紡織企業推向國際,走得更遠。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