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源化”影響你我生活
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網和政府、行業機構幾十年來不斷建設的信息基礎架構,每天都在形成海量的數據。
什么是數據資源化?
就是在開放的基礎上,將這些數據通過云計算平臺,加以提煉、加工、整合,使其可被調用和應用。讓數據從靜態的“原礦狀態”,變為動態可用的數據資源。
在去年的兩會上,我們就提出了“政府數據開放“的提案,建議將散落在社會各方面的數據釋放出來為公眾開放,加以開發和利用從而達到服務于公共領域的目的。通過數據開放,政府正在成為“數據資源化”的帶頭人,并引導數據更深層次滲透,成為滋養全社會福祉的重要源泉,成為推動信息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依靠。
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系?
例如:很多城市都有諸如交通擁堵、公共安全、城市衛生、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困擾。數據資源化有利于支持城市規劃和布局,有助于研究組織和商業機構基于社會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和服務創新。我們看到,公共交通數據以資源化形態呈現之后,不僅創造出了手機應用為公眾出行提供實時建議。更可以成為地鐵系統在客流高低峰時段、熱點站和普通站之間調配提出更優方案的依據。
結合實際發展需求,浪潮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信息公開”、“數據網站”、“數據門戶”、“數據平臺”、“數據生態”的政府數據開放技術成熟度五級模型。廣州是全國首個政府開放數據規劃咨詢城市,我們協助當地政府構建數據開放業務模型,梳理數據開放目錄,建立數據運營體系,搭建數據開放平臺。目前已梳理來自醫院、人社、交通等數據集總數8100類,采集數據150萬條。
“數據資源化”需要加強統一平臺的基礎設施和數據平臺建設,幫助解決數據孤島、消除數據鴻溝。舉例說明一下統一平臺的效果,我們為中儲糧建設了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智能化糧庫系統,將糧食業務數據、糧情監測數據、互聯網數據整合形成國家糧食大數據,為托市收購、糧食輪換、糧食期貨套保提供平臺級服務。這些系統逐步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的數百個糧庫,使得中儲糧總部可以實時掌握儲備糧庫存總量和分布情況、糧食質量和糧情狀態,使得國家掌握糧情周期由15天縮短為3天。我們協助搭建山東省政務云平臺,已經將省政協、省委組織部等19個廳局的22個核心業務系統整合上云。
浪潮作為中國領先的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一直以構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云計算生態體系為己任。以數據為核心,浪潮云計算以云中心、云服務、云數據、云伙伴為四大方向,構成全面的解決方案。去年以來,浪潮正在投資100億元,建設全國7個核心云計算數據中心、50個地市云計算中心。
“數據商品化”將帶來這些改變
政府數據開放后將帶來哪些益處?
數據商品化,意味著數據由資源變為可以利用產生商業價值的資產。在這一階段,首先要制定配套的數據開放的標準和政策,推動、規范及保障數據開放,以政府數據公開帶動產業、商業數據公開,讓更多的數據資源能夠在平臺上“流通”。然后,制定數據資源使用的計價標準和市場機制,搭建數據資源的交易平臺,最終形成交易市場,讓各個需求方(政府、商業、行業、創客等)都可以像購買商品一樣按需提取數據。
搭建數據交易平臺,形成數據市場,是“數據商品化”的重要標志。以數據資源計價標準為例:比如,政府數據開放后,制定數據應用和運營原則,由獲得政府數據服務許可資質的服務商進行數據運營管理,并制定使用收費的標準。通過云上注冊申請或者API端口,開放的數據資源可以被企業、研究機構、創業者甚至個人付費調用,實現商品價值,形成流通平臺。這樣的數據交易平臺將更為數據商品化的主要載體,有條件的數據服務商將能夠建立國家級或區域性的大數據交易平臺,促進數據跨行業、跨區域的流動和創新利用。
浪潮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數據交易平臺解決方案:
基于包括浪潮IOP平臺、云海卓數(droData)、DCP(海量數據管理平臺、采集平臺、數據清洗平臺)、浪潮云海大數據一體機等,助力數據服務商和運營商,搭建大規模的數據交易平臺。推動數據資源的交換和交易,卓數平臺目前擁有19大類、35PB數據,涵蓋生產流通、行業價格、商品交易、本地生活、中介服務、企業經營等共1965個數據集,數據記錄超過千億條;聚集了近8千交易用戶,超過2萬個用戶在線使用這些數據。
“數據社會化”將影響全社會
商品化后的數據資源,通過交易最終都會進入到社會的應用層面,實現數據社會化。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主體都能夠基于數據進行應用創新。讓釋放的數據價值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驅動新興領域創新,惠及全社會的每一個個體。
“數據社會化”將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首先,“數據社會化”將推動政府、工業、農業、金融、制造等大行業以數據為核心重塑自身形態,實現轉型升級。以現有產業建設為基礎,充分利用開放的數據的和“互聯網+”的思維,將推動傳統產業激活產業在線下積累的資源,創新產業模式,使產業本身更加靈活、按需、高效。
同時,“數據社會化”將成為所有新興領域創新的基礎環境。隨時可調用可交易的數據資源,將有效降低創新門檻,帶動移動互聯網產業、大數據產業及數據服務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新者,都將獲得更多對等資源,實現快速成長并釋放巨大的創造力。依托浪潮卓數平臺,我們把政府傳統的產業孵化器與大數據結合起來,在貴州、沈陽、北京、濟南等地建設“大數據創客中心”,將卓數平臺的數據資源、研發工具、云服務資源免費開放給創客,開展大數據創業培訓一萬余人次,為創客節省創業資金成本數億元,支持農業無人機作業等創新項目近百個。
并且,“數據社會化”將為個人帶來更舒適、更健康、更環保和更安全的生活環境。通過享受數據創新帶來的定制化、差異化的服務和體驗,每個人的創造能力和高層需求會被進一步激發出來。反之,個人的創造力和需求力,為整個社會的再發展提供了能源和市場。
“數據社會化”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中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數據產地,也是最大的數據應用市場,繼“人口大國”、“制造大國”之后,中國還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數據大國”。在我國重大的發展戰略中,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已經明顯的涵蓋了“數據社會化”的特征和實踐。
中國企業在整合組織數據、融合互聯網數據,建設數據開放交易平臺方面做了很多的實踐,形成了大量的數據和技術積累。通過與政府、產業、研究機構、創新組織甚至個人攜手,我們將共同整合組織數據、融合互聯網數據,建設大數據平臺、制定開放數據標準、打造數據交易市場,構建高效的“數據社會化”經濟生態鏈。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