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中美貿易沖突愈發升級,4月6日,新華社新華視點,更是發出“勿謂言之不預”的新華微評。自從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了關于對中美貿易逆差展開行動的總統備忘錄,一時間,全球股市大跌,外界深刻憂慮中美貿易戰正式爆發。然而,驚嘆之余,我們有必要對事件本身,特別是其中可能受到影響的中美相關產業問題,進行冷靜地審視及回答。
總統備忘錄的來龍去脈是什么?
根據白宮官網提供的新聞稿,這份總統備忘錄的全名為《總統備忘錄:美國根據301條款調查展開行動》。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曾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作出指示,要求其自行決定是否對中國展開調查,以確定中國的法律、政策及行為是否存有不合理或歧視,并因此損害美國的知識產權、創新與技術發展。8月18日,萊特希澤決定基于《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啟動調查,內容包括與中國法律、政策、行為相關的技術轉讓、知識產權與創新問題。
在經過聽證會、公開征集意見、檢閱文件等各種調查流程之后,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發布了《301條款調查報告》,對中國做出了四個方面的指控:
一、中國采取要求聯合投資、限制外國投資、行政審查、發放經營許可證等手段,強制要求或施壓,迫使美國公司向中方轉讓技術;
二、中國在發放經營許可證環節,存在歧視性做法,迫使美國公司向中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
三、中國直接或間接地開展對美國公司的投資或并購,以此實現大規模的技術轉讓;
四、中國實施或支持對美國計算機網絡的侵犯,以獲取重要商業信息。
跨部門的評估專家小組估測中國的上述做法造成美國經濟每年損失500億美元。
基于上述報告內容,特朗普決定簽署總統備忘錄,并全盤接受了報告對于中國的指控。在總統備忘錄中,特朗普做出了三項指示:
一、責成美國貿易代表考慮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一切可能反制措施,并在15天內就加稅問題提出名錄、稅率等方案;
二、責成美國貿易代表就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
三、責成財政部長與有關部門商議,于60天內決定哪些中國資金將被限制投資美國。
萊特希澤準備了哪些措施?哪些產業部門將受到影響?
首先必須要澄清的兩點是:一、特朗普在總統備忘錄中沒有就加征關稅問題做出任何具體的指示,完全沒有涉及產業部門、征收名錄和稅率問題;二、特朗普僅在簽署現場的發言中隨口提到涉及中國出口商品的價值總額可能為600億美元,并未體現在任何書面記錄之中。
因此,盡管當前一些國內外媒體已經驚呼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甚至有學者將其稱為“史詩級貿易戰”,但其實這樣的說法并不符合事實。準確來說,目前美國政府對于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關稅一事,還沒有到達“靴子落地”的地步。萊特希澤承特朗普的指令,確實提出了一些設計方案,但政策還未正式落地。具體來看,萊特希澤以國會聽證會出席發言,或命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意向書的方式,大致表明了自己的施政意向。
一、美國貿易代表會提議對中國的特定產業輸美商品予以加征關稅,具體為航天、信息與通訊、機械產業;
二、方式為加征25%的隨價關稅(The Ad Valorem Duty ),之所以采取這一稅率,是根據全年度中國不公正的產業政策對美國造成的損害而定的。
三、從3月22日起,美國貿易代表將于15日內提出一個初定版本的加征關稅商品名錄,但實際上該名錄將會很快面世;
四、名錄將會被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的建議與意見,其中還包括組織一次公開聽證會;
五、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會與跨部門的301條款工作委員會共同審核上述建議與意見,之后將會公布正式的加征名錄與稅率。
為什么是航天、信息通信與機械?
在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之前,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在稍早一些時候曾經發布了另外一份新聞通稿,標題為《特朗普總統堅定支持美國創新》,其中早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計劃向包括航天、信息通信技術、機械在內的行業加征25%的關稅”。這也意味著至少向這三個產業部門加征不低于25%的關稅,已經預先得到了特朗普與萊特希澤的共識。為什么是這三個產業部門?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特朗普、萊特希澤與商務部長羅斯的話語中,緩解中美貿易逆差問題與反制中國違規獲取美國技術是“硬幣的兩面”,對涉嫌竊取美國技術最為嚴重、不公平獲得政府補貼的中國有關產業部門(即航天、信息通信與機械)予以加征關稅,是一種直截了當的“鏡面”做法,即美國在哪里失去的,就在哪里通過加稅奪回來。
二、如果緊摳字眼來說,特朗普與萊特希澤計劃采取加稅措施,其直接依據并非中美貿易逆差,而是知識產權問題。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政府與中國公司利用一切手段以巧取豪奪的方式獲得美國的技術,并對相關產業予以補貼,是中美貿易出現巨額逆差的根源。上述三個產業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治標需治本”,只有通過加征關稅,才能讓中國政府感受到壓力與痛點,使其停止違規獲取美國技術與補貼中國產業的行為,這樣才能徹底解決逆差問題。
三、具體來看,航天、信息通信與機械行業在美國加征關稅面前又各有不同的特點。航天一貫并非中國對美出口的主要產品,準確來說是幾乎沒有出口的狀態,但是由于特朗普此次貿易戰打的旗號是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遏止中國違規轉移技術,因此航天這一高科技產業毫無疑問就成為了重要靶子。對于產業界而言,隨著中國國有航天工業集團與金融資本集團不斷走向國際市場,并對收購國際衛星產業展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在內的美國航天產業部門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科羅拉多州眾議員、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成員道格·蘭波恩早已警告稱美國政府不能對中國在空間領域生產與投資增加投資熟視無睹。
四、信息通信行業是最關鍵的一個部門。首先,在美國政府眼中,該產業是美國科學技術無端流失、培養中國競爭者的“重災區”;其次,美國政府始終懷疑中國信息通信產業巨頭要么隸屬于中國政府,要么與中國政府或軍方有著諱莫如深的關系,放任其進入美國市場將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產生難以預料的威脅;再次,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UN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的數據,中國對美出口電子設備在中美貿易中占有極為關鍵的地位,每年價值總額超過1300億美元,占美國電子設備全部進口總額的41%。盡管這其中絕大多數的價值隸屬于蘋果、高通、因特爾等中上游技術或設計產業,但特朗普政府堅持將其全部計入中國的頭上,他們相信對其加征關稅,將會強烈刺激中國政府,迫使其做出妥協。
五、機械行業與信息通信行業類似,一方面面臨違規轉移技術“重災區”的指控,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對美商品輸出的第二大產業部門。根據數據來看,中國每年對美輸出機械設備(包含核能反應堆)的價值總額接近1100億美元,占美國該類商品全部進口總額的32%。
如果加稅落地,上述產業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盡管萊特希澤最終的決定至少還需要45天的時間才能公諸于世,但基于各種信息判斷,除非在此期間中美能夠就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達成新的重大協議,否則航天、信息通信、機械行業將會出現在最終的名單當中,加征關稅的稅率也很可能要高于25%。如果這一預測成為現實的話,那么中國的此三個產業部門面臨的挑戰及烈度將會是不同的。
一、航天產業所受影響應該最小,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幾乎不受影響。因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對彼此的商品出口都幾乎為零,兩國之間在航天領域的官方交流、科學技術合作、商業合作也幾乎可以說停擺多年。《2013財年國防授權法》繼續延續對中國出口、再出口、轉移衛星及相關物資的禁令,毫不夸張地說,中美之間想進出口一顆航天衛星鉚釘,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航天產業將繼續秉持自力更生、拓展亞非拉市場的方針,與美國同行接觸的機會極為渺茫。因此,對中國航天產業對美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只不過是特朗普與萊特希澤所做的一個象征性動作。
二、如果萊特希澤所表述的航天產業也包含航空產業的話,那么中國作為空中客車、波音全球產業鏈的環節之一,對美出口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但這個影響的動能也是有限的。因為,中國在商業航空飛行器領域,暫不具備對美出口整機的能力,在空客與波音的全球產業鏈中也只處于低附加值的下游領域,加征關稅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與其需要中國相關企業擔憂,倒不如說空客與波音會更為在乎。
三、信息通信產業所面臨的壓力就明顯高得多。多年來,以華為、中興、小米等為代表的中國移動設備企業成功進軍全球市場,但唯獨美國市場例外,這與美國政府對中國信息通信產業一貫的敵視防范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多年來,華為所有的在美并購投資項目無一例外均被財政部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否決,中國企業對美國微電子產業的收購計劃也多以失敗為結局。特朗普政府將信息通信產業列入加征關稅的重點對象,也令人毫不意外,它證明中國信息通信產業廠商在美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經營困難。從相關中資企業本身來說,對美出口商品加征關稅,會明顯降低本土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并逐漸反映在訂單層面。有消息稱,美國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已經決定停止采購華為手機。
另外,中國資本對美國微電子產業的并購變得更加困難,也會逐步顯現出負面效果,即延緩中國信息通信產業提升科技水平的速度。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信息通信產業是一個全球供應鏈產業,中國實際上只是最后的組裝者,而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之一,加征關稅首先打擊的是消費者與擁有該品牌的企業,因此蘋果已經成為強烈反對此次加征關稅行動的主要美國企業之一。
四、機械行業所受的影響不可同一而論。就高端機械設備行業而言,這是一個美國對華存在巨大貿易順差的行業,根本不可能受到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的影響;而另外一些機械行業,譬如工程機械,則可能受到影響較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對日本、德國、韓國同行的價格優勢。總的來說,機械行業要看具體產品領域對美國出口的規模及依賴度。
還有哪些產業可能遭殃?
從各方消息源來看,萊特希澤對加征關稅名錄的考慮可能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保護美國科技優勢與知識產權,防范中國趕超;二、特朗普總統強調的“鏡面對等”原則。
第一、萊特希澤可能已經讀過了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他在22日的參議院聽證會上還專門提及了此事,稱加征關稅要覆蓋上述計劃提及的產業,因為上述產業也是接受中國政府支持及補貼最多的。它們包括:信息技術、高端機床與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新能源、高速鐵路、農業機械、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高科技醫療器械。目前得到多方確認的產業部門除了前述三個產業之外,新能源汽車、高鐵也都在其中。
第二、特朗普在簽署備忘錄現場,多次強調了對等問題,即中美之間對相同產品必須征收相同稅率的關稅,否則就要予以報復。基于這個強勢表態,一些中國對美國同類產品征收更高關稅的產業,可能會進入萊特希澤的視野當中。它們包括電動工具、體育用品、玩具、服裝與鞋類等。不過,有一個可能的積極因素是,萊特希澤曾表示,依據大數據及算法,美國政府將選擇對美國消費者基本生活影響最小的商品。如果這個說法屬實的話,那玩具、服裝等商品可能會暫不被考慮。
結語
有關中美貿易戰當前狀態,一個較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中美雙方都已經儲備了一定的武器裝備,并且做出了兩軍對壘的姿態;就備戰水平來說,美國要高于中國,其氣焰也更為囂張一些;但無論如何,這場戰爭還沒有爆發。特朗普與萊特希澤留出了至少45天的緩沖期,中國方面雖然公布了一份關稅中止減讓清單,但也表示尚處于征求意見階段。
中美貿易逆差是中美關系中的一個大問題,但也是一個歷史老問題,其原因在于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也受制于全球經濟發展代際更替。中美貿易早已成為全球貿易的重中之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國所掌握的傷害對方的方法是一樣多的。從這個角度說,發動貿易戰無法解決結構性矛盾,對話溝通,尋找最大公約數,可能才是最可持續的辦法。
新華微評中重申了中美貿易戰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的一場斗爭,是保護主義與自由貿易之間的一場斗爭。盡管貿易沖突沒有贏家,但為了中國的核心利益,為了全球的共同利益,中國人會堅決斗爭,勿謂言之不預!
(審核編輯: 智匯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