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先期投產的格力空調武漢生產線,已實現高度自動化,鮮見工人走動。
圖為:媒體見面會。
圖為:活動現場。
圖為:注塑生產完全自動化,只有分揀和物流環節需要人工。
圖為:技術人員在維護設備。
近日動工的格力新工廠——格力智能裝備產業園,被譽為格力集團承載“中國制造2025”高端智能裝備的重點項目。董明珠表示,希望3年后該廠生產的機器人能成為全國第一,數控機床可與德國媲美。
如此先進的工廠,到底生產哪些“尖板眼”?
生產線達到“熄燈”標準
據官方資料,格力智能裝備產業園主要從事精密模具、高端數控機床、智能自動化設備、大型商用空調和空調壓縮機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由格力自主研發、擁有百分之百知識產權的數控5軸機械手。
這種先進的智能裝備,目前已經裝配于格力的生產線上。日前,記者走進該集團在漢的另一家工廠——格力電器武漢工廠,一探究竟。
格力電器武漢工廠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投產,當年產值就突破100億元,年產空調逾500萬套,相當于每2秒鐘就有一臺空調下線。然而,走進該工廠的注塑分廠,卻只聽見機器轟鳴,鮮見工人走動。記者看到,整個一條注塑生產線上竟沒有一個人,只見各種機器人、自動小車等有序忙碌著。“武漢格力空調廠一些車間基本達到‘熄燈’標準了。”同行的格力集團自動化設備部項目經理王守柱笑著說。
注塑分廠廠長丁奎介紹,工廠自建設之日起,就使用了格力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注塑生產過程已實現自動化,只剩分揀和物流兩個環節需要人工。目前注塑分廠的一線工人不足30人,較傳統工廠減少一半以上。
聽話的神奇機械手
這些“聽話”的機器如何生產?記者目睹了幾個細節。
車間里,分布著42臺大小不一的注塑機,一人來高,形似長方形盒子。丁奎說,整個注塑環節,就在這些盒子里進行:盒子里裝著模具,外面掛著料桶,料桶里的塑料融化后被注射器注入模具,經冷卻后變成空調上使用的一個個小部件。
難以想像的是,上述過程僅需40秒。
生產的部件如何取出來?如果是人工取件,工人要打開艙門,取出部件放上傳送帶,再關上艙門。整個過程需要近1分鐘,開關艙門時,還存在被燙傷或被崩出來的零件砸傷的風險。
實際上,這些工作被機器人——5軸機械臂完成了,它不需開關艙門就可以直接將零件取出,更省時、更準確、更安全。
據王守柱介紹,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機械臂多為3軸、4軸,運動范圍有限。格力研發的5軸機械臂可以在五個維度上運動,工廠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編程,在生產線上任意加減工序,打造“柔性生產線”。比如,注塑分廠就在注塑生產線上加入了燙金流程,“一支機械臂只需多添一個程序,多‘走’一步路,就可以少用五到六個工人。”
激活千億級智能產業鏈
據了解,整個格力電器武漢工廠共安裝了120臺工業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都是格力自己研發生產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格力智能裝備產業園,就是要生產上述這些智能制造裝備,幫助其他企業安裝改造智能生產線。”王守柱說,格力目前已突破伺服電機等機器人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可與日本法蘭克機器人相媲美。
目前,格力智能裝備市場增長迅速,受制于生產能力,急需武漢的產業園快速投入生產。據測算,格力智能裝備產業園2018年全面建成投產,年產值將達100億元,提供5000個就業崗位。
蔡甸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鐘響說,現在,10多家智能裝備產業上下游企業已簽約進駐。智能裝備制造有望在格力周圍,形成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鏈。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