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是當前全人類的共識。隨著溫室效應、氣候急劇變化、生態災難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引起了世人對環境惡化的擔憂與對環境保護的迫切需求。堅持可持續發展既是環境保護的需要又是節能減排在戰略思想上的具體體現。
1、節能減排的涵義和在環境保護中的意義
所謂節能減排是指通過技術手段與有意識地減少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減少廢氣、廢水、廢物的排放,減少一切對環境可能造成污染物的排放。可持續發展路徑是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機的發展”??沙掷m發展的定義有兩層涵義,第一是需要,生存的需要和發展的需要,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第二是限制,對當前需要和后代需要的限制,限制人類對環境和資源的不合理使用甚至破壞,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持續發展的能力。而節能減排正是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具體表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是通過引導技術創新的發展,向有利于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節能減排的基本出發點是堅持經濟增長的前提下保護生態環境,基本思想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社會的和諧發展、人類的持續發展,基本原理為生態學基本理論。綜合考慮技術實施后對環境、生態的各種作用,基本原則為即強調技術的創新和實用,又要保證技術的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達到社會效益的同時產出環境效益。
2、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的融合途徑
2.1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在工業生產中的融合
工業經濟建設如果還以犧牲環境和過度開發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是行不通的和不能長久的,必須實行新的經濟建設戰略,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城市建設規劃結合起來,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發展之路,在工業經濟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中根據地方特色和現有資源,合理利用,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建立以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經濟文化環境和諧統一的生態型城市。人類或許能夠意識到片面地追求一己私利,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化工產品,置生態環境于不顧,大量排放的毒氣、廢水、廢渣,造成的大氣污染、環境惡化最終將導致生態系統崩潰,而作為其中有機成分的人類也將不復存在。
生態系統觀把技術創新和生態保護有機結合,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下,探求用科技開發與利用自然,研究綠色生產、清潔能源、生態工程和資源的養護與再生,探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節能減排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首先應當降低工業生產中的能源浪費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減少污染嚴重的能源的利用。其次節能減排技術在工業生產中利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減少工業生產中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排放。近年來我國華北大地的工業生產中排放的大量廢氣嚴重污染了大氣,導致京津冀地區長期被霧霾籠罩,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環境惡化對人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幾十年來,我國為了工業發展和經濟迅速增長,粗放式的工業化模式給大氣中排放了大量有毒害氣體,也排放了大量的廢水、污水,使我國的河流、水系受到嚴重污染,我國華北地區大量有毒污水被排放到地下水中,給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因此節能減排在工業中的應用減少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是重中之重。
2.2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在農業生產中的融合
近年來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尤為突出。首先表現在農業自然資源的日益短缺。有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比城市要來的嚴重,從而導致了自然資源的大量流失與浪費。其次,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市場經濟導向的作用下,我國農村的生產發生了深刻變化,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傳統的農村生產模式被取代,換來的是經濟收入的增長和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節能減排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首先應當減少農業化肥的大量使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行為,控制當前水土流失嚴重的現狀,合理保護農村水資源,對農村的人畜糞便實行無害化處理,充分利用沼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
3、結語
總之,節能減排技術的提出和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我國環境保護策略的重大進步,既能夠有效降低能源問題帶來的經濟發展困境,又能夠減少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環境保護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